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镇痛已被临床所证实,能治疗多种疼痛症。但是针刺是如何产生镇痛效应的,其作用的机制又是什么,目前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大细胞脱颗粒与针刺信号的启动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组胺是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主要物质之一,其复杂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
方法:本研究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模型,选取常用镇痛穴位足三里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进行组胺穴位注射,观察干预前后痛阈的变化情况。同时选用空白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组,手针组进行对照对实验结果进行平行对照。并辅以穴位组织切片染色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形态变化,比较组胺注射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
结果:1、组胺穴位注射后,大鼠关节炎侧痛阈明显上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P<0.05),且与手针组比较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2、穴位组织切片染色及光学显微镜肥大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发现注射组胺后穴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上升较空白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手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研究表明组胺参与了手针的针刺始动信号在穴位处的介导过程,并且激活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并且进一步证实了肥大细胞与针刺镇痛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