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缩微的社会”,同时也是直观可见和体验感知生活场景的地方。社区层面的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转,是社会整体生活健康有序展开的基础性保障条件。社区生活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导引,一端关联着人的生活品质,另一端则关联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新形势下的社区公共安全,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治安,即社区刑事案件的预防、社区不良青少年和吸毒人员的教育、社区外来人口的管理,以及社区消防安全事务,还包括新形势下的一些安全问题,主要是市容环卫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发生紧急事件和危机时的社会各方面的安全。当前社会,社区公共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城市事故和灾难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也越来越惊人。因此,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研究,对于促进城市公共管理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的研究走向深入,对于改善和优化城市治理结构,提升城市的安全保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多元合作机制仍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激发多元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共同合作,实现网络化协作供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网络协同供给机制将有益于如教育、扶贫、妇女儿童保护、环保、下岗工人就职培训,社会救济,防灾防疫等领域内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发挥多元主体更大的合作价值,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发展出更加合理的实践形式。本文的研究,将以如何改善政府部门与企业、非营利部门的互动机制,优化网络社会的安全治理作为主要研究目标。本文先梳理和分析了社区、公共安全和公共安全管理等概念的主要内涵,进而阐述了本文写作需要运用的基础理论,即网络治理理论和协同理论,并构建“网络协同治理模式”,使社区资源的流通及互动成为可能。然后,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考察了南京玄武区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的现状,着重分析玄武区的社区公共安全网络行政协同治理机制的推进情况,并分析社区公共安全网络行政协同治理机制的不足和难点,进而提出我国社区公共安全网络行政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之道。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区公共安全网络的协同治理机制,应该更注重于社区安全网络的社会互动与网络涵盖是否符合公共利益,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动员情形与群体参与是否足以影响或改变行动方案。此外,把安全网络视为一种治理途径,需要同步关注成功及失败的因素,发起与支持互动过程,必须把几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来,包括网络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关系形态、以及互动的规则。除了影响网络成员的互动以外,为了促进网络成员间的合作,网络往里必须考虑到网络结构与文化。社会安全的概念仍处于转变演化过程中,需要一个全面的概念架构作为引导各项政策设计与体制改革参考。本研究并不企图提出全面性的概念架构,但致力于在“持续保持社会的安全”这一主旨下,强调一个更加协调和有创意的变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