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沉默——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文化策略探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j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1952-)毋庸质疑是华裔美国女作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的作品以其对女性形象和女性关系的细腻描绘打动了无数读者。除了对母女关系的出彩描述,谭恩美对族裔经验和文化互动的感悟也是独到的。谭恩美尝试从心理和文化角度来解读失声,而这种解读在作品中表现为她对沉默现象的关注,对沉默主题的阐释和对该主题从历史、社会、文化原因的揭示。小说《接骨师之女》因展现了较多的自传元素而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沉默主题不再潜伏于母女关系主题背后,而是成为小说发展的另一条脉络,清晰可循。目前评论界,尤其国内,对《接骨师之女》的研究较少,而对作品中的沉默主题更是关注不够。有鉴于此,本文将以女性的沉默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人物沉默的原因,探讨沉默背后隐藏的文化政治。本论文以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托,试图揭示谭恩美抵制美国文化霸权所采取的文化策略。通过对文本的仔细解读,笔者希望抛砖引玉,为学界更深、更全面地研究谭恩美,为读者更好地解读《接骨师之女》贡献绵薄之力。 除了前言和结论,本论文还有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掩盖华裔美国女性声音的双重幕帘,即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在男权意识统治之下,女性被降级为第二性,从属于男性。为了确立这种统治,男权社会设置了一些供女性效仿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制造分裂的女性形象:“家庭天使”和“荒野魔女”。由于这样的审美标准,女性被迫向天使的形象靠拢,进而失去主体性;另一方面,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的依附使得她们主动迎合男权文化的标准,进一步丧失其主体性。华裔美国女性就面临这样的境遇。她们在美国被男权文化定义为“中国玩偶”和“龙女”这两种刻板形象,但由于对异质文化排斥的忍让,以及儒家传统的约束,她们被动地迎合了男权标准因而沉默。 接下来的几章着重结合文本,分析华裔美国女性沉默的三种情形:边缘化,身份模糊性和整体受排斥的境遇。本文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华裔移民母亲的活动范围因为儒家传统规范而局限于家庭和华人社区,造成了自我边缘化。语言障碍和主流社会的排斥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边缘化状态。作为第二代移民的女儿虽然趋向于认同主流文化,却不被接纳,而身处美国社会边缘的华人社区,她们又面临中国传统对女性的贬抑,结果被置于边缘地带的边缘。谭恩美对此提出颠覆中国女性刻板形象的策略,即树立与主流文化定义相背的非传统女性形象,确立女性主体地位,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三章从分析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模糊性着眼,提出移民母亲身份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依恋还是忘却过去记忆的矛盾抉择,以及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困惑:究竟是接受美国教育,还是灌输中国知识。第二代移民女性身份的不确定性主要反映在她们对母亲既抵制又接受和对白人家庭成员既认同又排斥的矛盾态度上。为了解决这种两难的处境,谭恩美提倡一种出于姐妹情谊的女性互助,追寻一种母性谱系,来帮助确立双重身份,从而摆脱身份模糊或模棱两可的处境,打破沉默。 第四章进一步讨论沉默的第三种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失声”。由于文化差异和误解,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纳,甚至遭受美国主流文化的排斥,这象征着华裔女性整体的沉默。为此,谭恩美所采取的策略是消除隔膜,寻求共识,由第二代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以使华裔能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同时,谭恩美试图消解文本的叙事权威,从而摆脱迎合、加深西方人对中国的东方主义刻板印象的嫌疑,并暗示小说所描述的中国并非对现实中国的忠实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对文化中国的想象。笔者认为:谭恩美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构和改造,将其植入美国文化的土壤,使其更具有生命力,此不失为小说作者在两种文化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种文化策略。 本论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论。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笔者试图说明谭恩美是如何以言说和书写沉默的形式来发掘华裔美国女性在文化霸权下被湮没的声音的。为了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谭恩美所采取的策略是建构双重文化身份。这种双重文化身份以美国公民身份为前提,同时强调其中的族裔成分。通过突出这种族裔身份,华裔美国人在融入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被权力话语同化而消声。然而在文化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美国主流文化越发强势,这给双重文化身份的建构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保留族裔文化之根,进而建构双重文化身份,这是谭恩美的小说给人们留下来的思考空间。但笔者认为:不管谭恩美所采取的文化策略是否有效,她的小说在主流话语中的成功发行,其本身在事实上已经有力地喊出了少数族裔自己的声音,使得华裔女性不再沉默。由此,我们讨论《接骨师之女》的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自现了。
其他文献
美国越战文学的出现极大地繁荣了美国文学。它催生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作品,一些作家还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佼佼者。菲力普·卡普托正是有着突出贡献作家中的一员。《战争的谣言》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自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进入语言学家视线后,语码转换一直是语言学家所热心研究的话题。研究者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心理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