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材料在激光技术、光信息存储和显示及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稀土钼酸盐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受到人们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材料在激光技术、光信息存储和显示及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稀土钼酸盐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更愿意用其作为稀土发光材料的基质部分。而将两种稀土离子组合共同掺杂到基质材料中又会大大提高其发光效率,本文对两种稀土离子共同掺杂到基质材料中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采用均匀设计与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Tm3+/Yb3+的掺杂浓度进行优化,得到实验范围内蓝光最强的荧光粉样品。因为Tm3+能够获得较强的蓝色上转换发光,Yb3+离子以其特殊的能级结构和较长的激发态寿命作为Tm3+的敏化剂可大大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发光强度是衡量一种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的重要指标,为获得该荧光粉的最大发光强度,我们采用了试验优化设计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全程优化。 首先采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初步寻求因素的掺杂浓度范围。再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一步实验,根据其实验结果建立Tm3+/Yb3+共掺NaY(MoO4)2荧光粉上转换发光强度与Tm3+/Yb3+掺杂浓度的二次回归方程。应用遗传算法,优化算出该方程的最大解,得到了最大发光强度及其对应的Tm3+/Yb3+掺杂浓度值,并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了该最大解样品。通过对其上转换发光光谱的测量,证实了理论计算的最大解样品为本实验中发光最强的样品,并详细分析了上转换发光机制,解释了温度猝灭机理。 二、研究了Er3+/Gd3+共掺NaY(MoO4)2荧光粉,考查了Er3+浓度、Gd3+离子浓度及合成温度(T)这三个试验因素对Er3+/Gd3+共掺NaY(MoO4)2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将均匀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首先采用均匀设计缩小因素范围,然后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分析法找到Er3+,Gd3+,T的最优组合,再对最优样品进行下转换激发和发射光谱的测量,从发射谱中观察到了在530nm和550nm处的绿光发射,分别是Er3+离子的2H11/2→4I15/2和4S3/2→4I15/2跃迁,又测量了最优样品不同温度下的发射光谱,根据经典的热猝灭理论研究了其温度猝灭现象。
其他文献
提高硅的发光效率是实现硅基光电集成的前提,镶嵌在二氧化硅介质中的纳米晶硅(nc-Si:SiO)是实现硅发光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论文研究了硅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PL)性质,重点探
关于教育的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根据胡锦涛总书记
现代光学中,由强激光产生的非线性光学现象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注意,而材料是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激发态质子转移有机分子由于具有快速响应和大的非线性系数等特性,是一类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师角色,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努力做到,对学生少一些专制,多
ZnSe和ZnS是制作光电仪器、半导体激光器以及发光二极管很常用的半导体材料。虽然它们在技术方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高压下的性质也得到了大量地研究,但是在高压下的一些基本
对SnO2:F、ZnTe:Cu化合物半导体多晶薄膜和CdS/CdTe多晶薄膜太阳电池进行电子辐照,研究辐照能量、注量对薄膜性质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可明晰多晶薄膜和器件的损伤机制,这对发展新型抗辐照、稳定和低质量功率比的空间太阳电池有重要意义。对化合物半导体多晶薄膜的电子辐照研究结果表明,SnO2:F薄膜在受到1MeV不同注量的电子辐照后,除了霍尔系数在辐照后出现增长的趋势外,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均减小
近年来,绿色溶剂的离子液体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如饱和蒸汽压小、良好的热稳定性、不易燃、高电导率以及较宽的电化学窗口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1,3-二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但如何编纂恰当且符合教学规律的“顺口溜”是关键.本文结合《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用“换位分析”方法编纂“顺口溜”,使其达到了
本文用Adler矩阵方法研究了声表面波在AlN/GaN结构中的传播特性。根据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AlN/GaN结构的机械和电学边界条件,推导出用于求解声表面波在AlN/GaN结构中的传播相
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扬的今天,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各大研究小组研究的重点。随着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深入研究,要提高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伏转换效率,制备高质量的多晶硅薄膜是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本文在制备高质量多晶硅薄膜方面做了些探索性的工作,薄膜转移技术为开发低成本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利用强度低的中间层(孔隙率高的多孔硅层)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