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机小分子的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llo_t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探针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在近几年迅速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化学等学科中。它够将分子间的作用关系转化成了荧光信号,常见的荧光小分子有:罗丹明、香豆素、氟硼荧、花菁素等。这些小分子荧光基团有着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细胞穿透能力好、细胞毒性低等特性,已被广泛用作信号基团来设计各种荧光探针。所以利用常见荧光小分子构建新型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罗丹明B、菲咪唑、氟硼荧为荧光信号团,分别设计合成了以检测Fe3+、Hg2+、Cr3+以及半胱氨酸的新型荧光探针。在第一部分,实验设计了两种以罗丹明B为发光基团的可逆型荧光探针。第一种是将罗丹明B与联萘酚通过乙二胺桥连在一起的Fe3+探针,探针分子与Fe3+配位之后,荧光迅速增强。此荧光探针的Fe3+检测限最低达到1.83×10-7 mol/L。第二种是将罗丹明B与2,2’-联吡啶通过水合肼连接在一起,该探针分子可以与Hg2+发生配位反应而使得罗丹明B开环显色,Hg2+与之络合物还可以与I-、S2-发生反应,结合Hg2+,使探针分子释放出来,而对其他阴离子没有响应,实现了一种探针分子同时检测三种离子的多功能应用。以上两种罗丹明B荧光探针分子都成功的应用于细胞成像实验。实验合成第二类基于菲咪唑的荧光探针,选取用邻羟基芘醛和3’-醛基-4-氰基联苯酚作为起始物,利用其羟基与2-氯甲基吡啶反应,形成一个稳定的配位点,以检测Cr3+;再利用其醛基和9,10-菲醌在乙酸铵的作用下形成菲咪唑。以邻羟基芘醛为原料合成探针,是一种比率型的荧光探针,而以3’-醛基-4-氰基联苯酚为原料合成的探针,是一种荧光增强型的荧光探针。通过计算,此两种探针的检测限都能达到10-8 mol/L。合成的第三类荧光探针,是以氟硼荧作为荧光基团,丙烯酸酯基作为检测基团用以检测半胱氨酸的荧光探针。合成的探针分子本身具有很强的荧光,当该探针与半胱氨酸反应时,荧光发生淬灭。该探针分子作为荧光淬灭型探针,应用于A375细胞的成像研究。作为对比,同时合成卤代乙酸酯基作为检测基团,并对比氯代、溴代、碘代产物的区别。得出氯代乙酸酯基作为半胱氨酸检测基团时,检测效果最好,其与半胱氨酸的响应时间都在600秒以内,实现了快速检测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为研究山药储藏过程中腐烂问题,以4个山药品种为试材,分离出采后山药腐烂病原微生物,通过形态学、18SrRNA序列测序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
<正> 腹部损伤约70—80%为闭合性,多因交通或工伤事故所致。尤以车祸、空中作业时跌伤和搬运重物时压伤等为多见。 腹部脏器可分为实质性脏器和空腔脏器两类。实质脏器有肝脾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60例外科治疗分析高蓓朱泰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10011)结肠梗阻是结肠癌的晚期症状之一,正确诊断和及时外科治疗直接影响其预后。我科1984~1994年间共收治65岁以上梗阻性结
本文结合《吕氏春秋》等古代文献和各地出土铁犁的统计分析,认为铁犁铧首先出现于春秋时期,而铁犁牛耕技术的普遍推广则在两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普遍推广以及铁犁在制作材
<正>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骤,病情重笃,预后不良等特点。近15年来,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经用清胰汤、禁食、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中西医结合
目的探讨多发跖骨骨折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的45例多发跖骨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抽选于本院接受克氏针固定治疗的45例多发跖骨骨折患者为对
<正>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之一。我院自1993年试用中医药配合针刺治疗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今报告如下: 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石为原则。 方1:金钱草,石
顾问:张志刚房爱卿丁俊发刘志仁编委会主任:黄海主编:马增俊副主编:纳绍平编委会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安玉发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鲍立威浙江大学
期刊
埃德加&#183;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文坛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英年早逝,创作领域却涉及诗歌、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他因古怪而另类的创作风格被拒于当时的文坛主流之外,却
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思想价值、实践价值、激励价值、目标价值、效能价值是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