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贿”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其核心要点在于刑法有无必要对于该问题进行规制、及刑法如何对该行为进行规制这两点。司法实务中,“截贿”行为在贿赂类犯罪中常见多发,此为本问题的逻辑起点;从刑法学本身出发,“截贿”行为有被单独评价为犯罪的必要和可能,此为本问题的解决之道;具体而言,实务中“截贿”行为并非千篇一律,根据其诸行为特点可将其区分为独立构成诈骗罪、构成相关贿赂罪之加重情节、及不构成罪三大类,进而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和规制。本文分为三部分,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逻辑,旨在提出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实用价值的“截贿”行为刑法规制方案。第一部分为“截贿”行为之规制实务与理论现状,本部分为问题的提出。根据裁判文书网提供的部分贿赂类犯罪案件判决显示,司法实务中“截贿”行为在其相关犯罪中见诸频繁,该行为(或称情节)呈现高发;分析“截贿”行为之案件,明晰诸“截贿”行为案件的具体判罚,将发现在不同法院其判罚大相径庭,出现了明显的评价真空及混乱。同案异判的现象不啻为法治疮疤,有违现代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亟待解决。第二部分为“截贿”行为之刑法规制必要性,本部分为问题的分析。前一部分中阐述了“截贿”行为现实高发及评价混乱,有基于此,对该问题的规制凸显必要。从法学的法律检索、法经济学的法律成本理论等角度出发,首先需寻找法律中较低位阶、低成本的法律尝试解决;在思考了民法、行政法后明确,规制“截贿”行为,须为刑法。同时,因“截贿”行为具有刑法法益侵害性、该行为可单独构成一罪、刑法基本原则之约束等,刑法规制“截贿”行为具有内在必然;因促进司法精准、助推打击贿赂犯罪等,刑法规制“截贿”行为具有外在应然。第三部分为“截贿”行为之刑法规制路径选择,本部分为问题的解决。对“截贿”行为的刑法规制,理论中有“侵占说”、“盗窃说”、“诈骗说”、“他罪情节说”等。对于“侵占说”,其法理、理论存在诸多难以消除之弊、又与国内相关法律制度互斥,外部存在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等,故不为本文采纳;对于“盗窃说”,有判例显示“截贿”行为之于美英等国可构成盗窃罪,因法系、国家法律之差异,然基于中国刑法而言“截贿”行为难以评价为盗窃罪;对于“诈骗说”,“截贿”行为可寄宿于贿赂犯罪中构成诈骗罪,亦可单独评价为纯粹的诈骗罪;对于“他罪情节说”,现实中将“截贿”行为派生的退缴截留款物作为从轻减轻处罚之事由存在逻辑错误,“截贿”行为可被评价为其所寄宿犯罪的犯罪加重情节;另外,某些“截贿”行为不构成犯罪本文亦予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