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以人均GDP相对差距作为衡量指标,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日趋增大,这种差距的增大,不仅带来社会公平问题,造成效率损失,还会引起社会矛盾冲突和严重的政治后果。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知识资本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而本文从知识资本的角度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经济计量分析和决策优化等方法,结合区域发展不均衡现状,综合分析区域知识资本的内容,探讨其结构组成形式,定量评价各个地区的知识资本差异,研究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效应;并以各个区域知识资本的现状特征为基础,提出区域知识资本投资的决策优化方法。本研究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经济整体持续快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对近年来国内外知识资本理论研究的发展路径以及最新成果进行了综述。自从知识资本这一概念的提出,学者研究的视角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其一是知识资本的内涵和内容结构,另一方面则从知识资本的量化和测度分析,但这两个视角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观经济主体,本文在综合已有知识资本理论,并借鉴斯图尔特关于知识资本H-S-C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探索区域知识资本的结构组成,提出区域知识资本主要由内容因素和结构因素组成,前者包括了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两个维度,后者则主要包括声誉资本、流程资本和制度资本三个维度。论文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理论基础上,对我国各省市的区域知识资本的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各个维度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假设与检验。通过对区域知识资本的测度指标进一步细化,利用2008年度的统计数据,以及对统计数据进行主成份分析得出每个维度的定量值,并且利用这些定量值进一步测算各个省市的知识资本综合值;同时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经济发展程度的聚类分析;对照分析不同省份在聚类分析中的归属及该省份知识资本综合值,发现区域知识资本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显著的趋同性,知识资本综合值较高的省份,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要高出其他省份;接下来进一步利用统计数据所得出的综合值,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因素对内容因素产生作用的假设中,声誉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但声誉资本对于技术创新并不显著;流程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非常显著,对于人力资本却不显著;制度资本对于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均为显著。在内容因素相互作用的假设中,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前者对后者的解释作用非常显著,但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显著。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区域知识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部分利用江苏省知识资本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域知识资本各个维度的定量值与人均GDP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检验得出知识资本的各个维度均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在进行各个维度时序与人均GDP时序的多元回归分析时,SPSS的检验没有通过,也就是说区域知识资本的五个维度与人均GDP之间不是简单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为了区分各个维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研究构造了整体混合多元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得出各维度对经济增长贡献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制度资本、技术创新、流程资本、人力资本和声誉资本。这个结论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市场化进程尚需进一步提升以及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参差不齐的现状。最后,本研究通过建立超效率DEA模型,以区域知识资本的五个维度为输入变量,人均GDP为输出变量对各个省份进行相对效率评价,对于效率低于1(无效决策单元)的省份,如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宁夏和甘肃等17个省份存在着知识资本投入“无效”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知识资本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将影响其总体效率发挥这样一个结论,并提出根据不同维度的投入冗余或不足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从而达到投资决策优化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