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区位等因素,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特点。因此,研究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不平衡,以及如何缩小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对西部地区其他省市解决这一难题提供经验。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在直辖后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的增速都在10%以上,但随着收入的增加,区域之间的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也越来越大,而相对差距则呈现阶段性扩大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存在区域差距从理论上上看是必然的,并且从现实的角度看,区域之间存在合理的差距是一种更有效率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差距如果越来越大以及差距扩大的趋势越来越快,都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使得人才、资金外流,导致某些区域经济发展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该区域人口大量外移,这对其他区域也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重庆市进行功能区改革发展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探讨区域差距的变动轨迹,并着重分析了重庆市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与其它两个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形成差距的原因,利用数据模型分析了重庆市农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争取早日实现重庆市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全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经典文献以及理论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对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使用绝对差距指标和相对差距指标全面考察了重庆市1997-2014年的农村居民区域差距,对不同层次的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情况做了对比分析,并利用四个地区以及37个区县的农村居民收入的数据,进行了衡量区域差距的基尼系数计算。接下来对1997-2012年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重庆市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逐年上涨,而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例则逐年下降,到2010年的时候,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已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这表明工资性收入已成为重庆市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最后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形成原因,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较低的区域主要由于区位地理条件差,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区域政策偏向限制开发这三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些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其他区域。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条件这3个解释变量与因变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这3个指标的增长会缩小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而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个解释变量与因变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反而会扩大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