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众源地理数据与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监测技术被认为是快速准确获取城市土地覆盖/利用信息的最有力手段,能够为城市用地监测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得益于机器学习方法的迅速发展,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实现了从传统人工目视解译到计算机自动化的转变,然而训练样本的采集仍然是费时费力的过程,且遥感影像更适合表达土地覆盖信息,对于土地利用的识别效果较差。众源地理数据的出现为传统单纯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城市土地覆盖/利用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以OSM数据为代表的自发地理信息生产速度快,周期短,且具有地物类别标记,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替代专业人员样本实地采集工作,缩短城市土地覆盖制图的周期;另一方面,众源地理数据中的社会感知数据可以提供城市居民活动的时空规律,这种人文特征可以有效解决单纯利用遥感影像的光谱和空间特征进行城市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局限性。本文立足土地覆盖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基础作用,联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两种典型的众源地理数据——OSM数据和社会感知数据,先后开展城市地区的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研究。分别从基于OSM数据的土地覆盖样本构建与影像分类方法、土地利用多特征表达和基于多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精细分类等方面开展研究,构建完整的城市土地覆盖/利用研究框架,并以武汉市三环以内区域(中央活动区)为实验区域进行验证,探讨专业的测绘遥感数据与非专业的众源地理数据相互配合在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OSM数据的土地覆盖样本构建方法,从城市土地覆盖的实际出发,建立OSM地物类别与所需土地覆盖类别两种体系的对应关系,从OSM数据中提取相关样本标记;从空间和属性两方面分析OSM数据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利用形态学腐蚀方法消除地物边界不匹配可能引起的空间错误,采用多种遥感指数的阈值筛选方法去除相应类别的错误标记样本,生成准确的土地覆盖训练样本。(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为单纯利用光谱特征的影像分类带来困难,使用空间特征可以提高地物在特征空间的可分性。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间结构特点,联合运用光谱与形态学属性剖面特征进行地物表达,通过影像分类得到城市土地覆盖图并进行了精度验证。(3)利用OSM道路网生成地块作为土地利用的基础研究单元,从物理、景观、人文三方面建立了识别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的多特征表达体系。首先,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提取地块的光谱统计特征以及纹理特征,形成描述土地利用的物理特征;其次,城市土地覆盖是进行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工作,在研究(2)生成的土地覆盖图基础上,引入景观指数描述土地利用单元中土地覆盖组成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提取描述土地利用单元的景观特征;最后,众源地理数据中的社会感知数据可以反映不同公众群体的时空活动变化规律,本文运用一阶差分时间序列统计方法以及最具辨别性子序列shapelets描述人口活动变化的时序特征,提取土地利用单元中的人文特征。(4)传统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中类别设置粗略笼统,本文发挥土地利用多特征表达的优势,建立精细化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针对不均衡高维小样本的特点,探讨样本的均衡处理方法,选择适合高维小样本的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两种分类器进行分类,研究利用随机森林进行特征重要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计算方法,对结果不确定性高的土地利用单元需要后期进行实地验证。(5)以武汉市中央活动区作为实验区域,利用高分2号遥感影像数据、OSM数据以及腾讯用户位置大数据,先后进行武汉市中央活动区的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在土地覆盖研究中,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别与使用未纯化的OSM原始样本、未使用空间特征、OSM道路作为训练样本策略、面向对象方法等情况下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并与多种现有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在土地利用研究中,分析武汉市人口活跃度空间变化规律,针对高维小样本存在的过拟合问题,进行不同样本均衡方法的对比实验,探索物理、景观、人文三种特征不同组合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的特性分析不同特征的重要性,评价土地利用单元的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最后对武汉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其他文献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和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是我国西南地区松林内主要的森林虫害,造成了毁灭性危害,现有的监测技术时效性弱,不能准确监测和预测虫情,是切梢小蠹大面积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虫灾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等信息,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及预测,为及时有效地防控虫灾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以云南省祥云县为研究区域,两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木犀科(Oleaceae)常绿乔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中国从1964年开始引种油橄榄,现已发展到12个省(市、自治区)37个地级市67个县(市),总面积8万hm~2。随着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油橄榄叶大量产生,每年仅修剪产生的叶子多达60万吨被丢弃或焚烧,这不仅导致资源浪费,引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增加油橄榄种植农户的废弃物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牛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相比之下,肉牛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牛作为单胎动物,其繁殖周期长、群体扩繁速度慢,这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微生物对母牛的生殖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如病原菌感染可导致母牛生殖障碍。为深入了解母牛繁殖过程中,子宫颈和粪便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母牛繁殖产生的作用。本论文基于16S rRNA基因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对母牛子宫颈部位和粪便中的细菌和真菌开
杨树属植物自然分布在北半球,种间存在着广泛的形态变异和杂交渐渗,产生了诸多杂种,这使得杨树的遗传背景异常复杂。高度复杂的基因组越来越成为杨树育种和基因组研究的瓶颈。毛白杨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被认为是白杨派的杂种,但由于缺乏确凿的基因组学证据,目前其起源、进化和遗传结构尚有争议。本研究针对毛白杨亲本起源与基因组进化这一科学问题,以毛白杨LM50为研究材料,通过花药诱导获得花药再生植株,以此作为基因
基于介孔硅的智能型药物传递体系能够利用肿瘤特殊的生理环境或外界给予的刺激,选择性的在肿瘤部位打开纳米阀门实现载体分子的释放,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小毒副作用。此外,基于介孔硅的杂化材料在增强肿瘤富集,成像,药物控释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本文利用介孔硅材料为基底,设计并构建了一系列智能型药物传递体系用于体内外抗肿瘤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主要讨论了基于介孔硅材料的智能响应型药物传递体系
随着新型SAR卫星相继发射、时序InSAR理论与技术发展,近年来时序InSA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火山、冰川、地面沉降等众多领域中,实现全天候、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与应用,为掌握地球运动状况、防治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撑。然而,由于时序InSAR数据中包含的误差往往具有复杂性、多源性、交叉性以及各种不确定性等,尤其是难以完全消除的InSAR监测点识别误差、相位解缠误差、视线向模型误
无论是公共行政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朝向他在性演进的逻辑。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愈加关联的社会网络结构中,公共行政的他在性建构却遇到了障碍,如何让他在性超越现实的狭隘性,同时又不陷入纯粹的乌托邦,如何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建设,同时又面向他者建设,是当代公共行政的内在紧张。因此要实现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积极建构,就必须清楚梳理和界定公共行政他在性建构的相关问题。虽然这种他在性建构问题引起了一些人
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是红树林区的主要双壳类生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软体部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与维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营养均衡的特性,但随着近年来环境的污染和对其野生资源的过度利用,红树蚬的数量急剧减少。为探究重金属铬(Cr)对红树蚬生长及生存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其在六价铬(Cr(Ⅵ))胁迫下的摄食率,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鳃组织结构及血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主要的内
研究背景:阿霉素(DOX),一种有抗肿瘤特性的蒽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和其他化疗药物一样,在阿霉素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限制其应用的副作用,包括心脏毒性、可逆性脱发、甲床色素沉着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种人工合成型黄酮醇——双羟基黄酮醇(DiOH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然而,其对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是否有保护作用仍然有待研究。研究目的:
目的 为党建引领下公立医院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对入院工作3年内的新进人员进行质性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初步界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进行咨询和论证。结果 两轮咨询分别咨询了20位专家和17位专家。经过两轮咨询,专家对6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结构、权重设置具有一致性。结论 初步构建了公立医院党建引领青年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