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加载条件下材料失稳行为及切削过程去除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dy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切削具有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好等优点,在机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材料切削机理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力学、热学、材料学和机械加工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普遍关注。迄今,对材料切削机理的研究大都基于单剪切面模型(single-shear plane model)和卡片模型(card model)等一维模型,而使用二维模型分析不同形态切屑的形成机理及其相互转化机制的文章鲜见报道。   本文对平面应变加载条件下材料的失稳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分析结果研究材料正交切削过程中不同切屑的形成和转换机制。目的是揭示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失稳机理,探究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屑形态的形成和转换机制。在问题分析过程中,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本文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   1)对平面应变状态下的材料失稳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线性摄动方法得到了平面应变状态下材料的失稳准则。当热软化效应强于应变硬化效应时,材料发生失稳。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因不同的比例加载条件,材料可能发生绝热剪切局部化失稳,也可能发生非局部热软化失稳或长时稳态塑性流动。材料发生失稳的临界条件和失稳模式与加载状态有关,也取决于材料剪应力与正应力耗散功率的比值。剪切局部化失稳表现出较强的压力敏感性。   2)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AISI4340钢和45#钢的高速切削行为。应用平面应变状态下材料失稳的分析结果,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连续状切屑和锯齿状切屑的形成和转换机制。结果表明:切屑材料的长时稳态塑性流动是形成连续状切屑的主要原因。切削过程中发生的剪切局部化失稳是形成锯齿状切屑的主要原因。两种切屑形态间的转变与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比值相关,也与正应变率和剪应变率间的比值相关。即切屑材料剪应力与正应力耗散功率的比值决定了切屑形态的转变。
其他文献
<正>对于连锁餐饮企业采用"中央厨房"集中管理的模式,我个人表示支持。引用案例中行政总厨所述的理由,由于门店面积固定,厨房基本配套设施所需空间就占用相当比例的面积,导致
期刊
当今,随着电力技术,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全方位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成为电力技术发展的主题。电网闭环自动控制系统正是基于这种需要应运而生,有关技术逐步发展成熟,更使电网的高级自动化控制成为可能。经济效益已成为经营策略的中心,尤其处与改革与改制重要关头的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电网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可有效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水平,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减少网损,减少事故,进一步提高
为了探讨有机/酸复合溶液对改性后煤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压汞、润湿角测试、膨胀率测试、力学性能测试、超声波探测、粉晶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测试等手段,对不同温度条件
异步发电,作为一种新的发电方式,在国内外,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与同步发电方式比较,异步机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维护等特点,而且投入电网使用的异步发电站操作简单,对电站
低场脉冲核磁共振测量技术是一项新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核磁共振定量分析的关键技术就是对原始回波信号进行多指数弛豫谱反演计算。根据核磁共振理论,观测到的核磁共振信
随着国家发展生猪产业的政策推动,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养殖呈现快速增长,同时在生产、市场、消费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养猪从业者如何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共筑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具有难降解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和高生物毒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的总称;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23日通过缔约《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
仪器化压入是一种通过连续测量作用在压头上的载荷及其在样品中的压入深度以测定样品微区力学性能参数的技术。其制样和操作方便快捷,属表面微损的力学测试技术,目前已成为微/
利用拉格朗日元方法、变形体离散元方法及虚拟裂纹模型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开展了三点弯双层叠梁的变形-开裂过程和均载-开挖双层叠梁的变形-离层-垮落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开展了采动条件下采高对煤体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及上覆岩层变形-离层-垮落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首先,研究了三点弯条件下双层叠梁变形-开裂过程的尺寸效应和力学参数对上硬下软叠梁和上软下硬叠梁变形-开裂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1)上泥岩下
分子动理论优化算法(KMTOA)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式启发式全局优化算法。由于该算法的吸引、排斥和波动机制,保证了算法的易于实现性和快速收敛性的同时还为兼顾种群的多样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