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近年来国家和河南省审定的19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连续2年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豫南、豫中、豫东、豫北)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主要玉米病害类型和发生规律,分析了影响夏玉米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气象因素,评价了河南省主栽品种的抗病性,构建了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夏玉米品种间作抗病种群,结果如下:1.河南省夏玉米区病害类型和发生规律:河南省夏玉米区主要病害类型有褐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主要表现为:玉米乳熟期豫东褐斑病发病最严重,豫北、豫中和豫中南发病较轻,豫西南基本不发病;腊熟期豫西南南方锈病发病最严重,豫中南、豫东和豫中中度偏重,豫北较轻;腊熟期豫中南弯孢叶斑病发病最严重,豫西南、豫东、豫中中度发病,豫北发病较轻。夏玉米生育期其它病害有灰斑病、小斑病、粗缩病、瘤黑粉病、茎腐病、纹枯病,其中粗缩病在豫中发病率较高,瘤黑粉病在豫东、豫北发病率较高。随纬度降低,玉米吐丝后随降雨量增大,各地病害均加重。2.气候因素与玉米病害、产量、品质的关系:基因型差异是玉米品种间抗病性、产量与品质形成不同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玉米病害、产量与品质的形成也有较大的影响。吐丝前温度是促使病原孢子萌发侵染的关键因素,吐丝后降水总量、温度、湿度是促使病害发展及再侵染的主要条件,吐丝前温度适宜程度、吐丝后较多降水与病害发生发展成正相关。在豫西南和豫中南,大喇叭口期温度、湿度是促进病原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而吐丝期、乳熟期和腊熟期的降水总量、温度与湿度的互作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及再侵染。在豫东,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温、湿度是促进病原孢子萌发的主要因素,乳熟期的降水总量、温、湿度的复合作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及再侵染。豫西南的持续雨热同期有利于南方锈病的流行与蔓延,豫中南的持续高温有利于弯孢叶斑病孢子萌发与侵染流行,持续高湿有利于豫东褐斑病的流行,而高湿气候是豫东和豫北瘤黑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豫中较大的灰飞虱繁殖量是粗缩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产量与日照呈正相关、粗淀粉与花后日均温呈正相关,粗蛋白、粗脂肪与花后日照呈正相关;随纬度升高,不同生态区间玉米生育期日照时数增加,降水量减少,吐丝后病害减轻,产量增加,其中豫东地区玉米籽粒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赖氨酸含量较高。3.根据河南省不同生态区病害种类与程度、产量与品质分布情况,筛选出以下优势玉米品种群:针对褐斑病,登海601为高抗品种;而蠡玉16、中科11、蠡玉35、安玉12、滑丰9号、金裕6号、登海602中抗;针对南方锈病,鲁单981、登海601为高抗品种;蠡玉16、安玉12、浚单18、中科11、登海602、金裕6号、蠡玉35、滑丰9号中抗;针对弯孢霉叶斑病,蠡玉16、鲁单981中抗;粗缩病:登海602、中科11、浚单20、鲁单9002高抗;针对瘤黑粉病:浚单23、张玉9号、浚单20、中科11、滑丰9号、鲁单9002、金裕6号、蠡玉35、登海602、登海601高抗。不同生态区:豫南地区推荐抗逆稳产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有蠡玉16、鲁单981、金裕6号、郑单958、郑农7278、蠡玉35;豫中地区推荐高产抗逆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有蠡玉16、郑单958、登海602、蠡玉35、郑农7278、张玉9号;豫东地区推荐优质高产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有中科11、郑单958、登海601、金裕6号、蠡玉35、蠡玉16、浚单20、滑丰986、安玉12;豫北地区推荐高产优质品种,表现较好的有浚单20、蠡玉35、登海602、金裕6号、中科11、郑单958、登海601、鲁单981、安玉12、蠡玉16;研究认为河南省广适、抗病、产量较高、综合品质较好的品种有登海602、蠡玉16、郑单958、蠡玉35、安玉12、金裕6号、登海601、鲁单981、浚单20、郑农7278。四个生态区,豫北玉米病害较轻,产量较高;豫南病害较重,产量较低;豫东玉米品质较好;豫中玉米品质较差。4.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抗逆稳产组合:在两个玉米品种生育时期、株高、穗位高相近,抗逆性、品质互补,适合当地区域特点原则下,推荐适宜河南省不同生态区间作组合。豫南玉米病害较为严重,产量较低,建议推荐抗逆稳产间作组合,例如蠡玉16(抗逆性好)+郑单958、蠡玉16+浚单20;豫中生态区玉米病害稍轻,后期虫害严重,建议推荐高产抗逆间作组合,例如登海602+郑单958、登海602+浚单20;豫东吐丝前期病害较重,吐丝后期病害较轻,生态区玉米品质最优,建议推荐优质高产间作组合,例如蠡玉16+浚单20、鲁单981+安玉12;豫北生态区病害最轻,产量较高,品质比较优质,但存在倒伏,建议推荐高产优质组合,例如登海602+浚单20、登海602+郑单958、登海602+安玉12、郑单958+安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