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旋毛虫31kDa抗原DNA疫苗构建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是分布最广泛的寄生虫之一,可感染人及150多种其它哺乳动物,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被认为是出现或再次出现的疾病。目前此病在全世界约有1100万人体感染者,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CT)仅在1995-1997年即报道了1万多例病人,国际兽医局(OIE)报道在1998年有10000多头生猪感染。在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经济或战争的原因导致国营养猪场的解散和政府兽医部门控制措施不力,结果引起家猪旋毛虫感染率的明显升高,如在俄罗斯的某些村庄猪旋毛虫的感染率达50%。在罗马尼亚猪的旋毛虫感染率为0.01%~1.4%,平均为0.158%。近年来在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已发现人体旋毛虫病病例并已发生多起本病暴发流行。河南省为我国旋毛虫病的高发区之一,仅郑州市已发生7次暴发,400人发病。本病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3%~30%。我国人体旋毛虫病的增加与猪旋毛虫感染率的增加密切相关,如1990-1991年对河南省17个地区的100万头生猪进行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16个地区发现了猪旋毛虫病,感染率为3.1%-15%,而1982年和1984年猪的旋毛虫感染率仅分别为0.44%和0.86%。因此,目前在我国急需开展旋毛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而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动物旋毛虫的感染率特别是猪的感染率是预防和控制旋毛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各种旋毛虫病疫苗的开发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猪接种后可达到有效的的减虫率和保护率,从而减少养猪业经济损失,消灭人体旋毛虫病的传染源,继而可控制人体旋毛虫病的流行。 国内外学者对旋毛虫病的免疫预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一代疫苗,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感染旋毛虫的动物具有部分保护作用,但所用的抗原多为旋毛虫粗抗原,如虫体抗原、可溶性抗原及组分抗原等。因抗原组分非常复杂,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免疫预防效果且极不稳定,此外,由于旋毛虫的体外连续培养未取得成功,不能获取足够的抗原用于大规模防治旋毛虫病。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大量表达旋毛虫抗原已成为可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亚单位疫苗解决了天然虫体抗原来源的困难,但基因工程重组蛋白多为融合蛋白、存在有后续分离困难和不具有天然蛋白的分子构象的缺点。1992年首先报道的DNA疫苗可诱导产生针对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抗原的免疫应答,还可以对肿瘤产生有效的治疗。DNA疫苗诱导产生广泛的免疫反应,包括抗体、T辅助细胞和CTL细胞免疫反应。实验研究证实对利什曼原虫、弓形虫、血吸虫、疟疾、锥虫等寄生虫感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为旋毛虫病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几年一些研究者研究了旋毛虫的抗原分子。Arasu等克隆了旋毛虫的一个cDNA基因(TspEI),编码旋毛虫31 kDa的肌幼虫蛋白,该蛋白可抵抗旋毛虫肌幼虫经胃肠道的攻击感染。我们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旋毛虫31 kDa抗原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MEX一1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了融合蛋白,Westem blot证实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对于旋毛虫病的免疫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编码旋毛虫31 kDa抗原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接种动物后观察在体内的表达情况。旋毛虫DNA疫苗的研究将为旋毛虫病的免疫预防开创一种新方法,对控制旋毛虫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收集旋毛虫肌幼虫,通过RY-PCR方法从旋毛虫肌幼虫中获得编码旋毛虫肌幼虫3IkDa蛋白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UC18载体,通过核酸内切酶BalnHI和Hindm双酶切、EcoRI单酶切和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阳性克隆插入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的正确性。然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DNA3的BamHI和Hindm位点中,构建重组质粒Ts31/P cDNA3。经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插入片段的正确性。登陆国际NCBI GenBank数据库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和编码蛋白质相似性比较。将编码旋毛虫肌幼虫3IkDa蛋白的DNA疫苗用基因枪注射昆明小鼠,将其注射部位的皮肤组织用感染旋毛虫小鼠的阳性血清经免疫组化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用基因枪和肌肉注射的方法将编码旋毛虫肌幼虫3IkDa抗原的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同时将peDNA3质粒肌肉注射BALB/c小鼠作为对照;BALB/c小鼠间隔2周共免疫3次。在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两周采集BALB/c小鼠血清。应用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及含幼虫肌肉的石蜡切片分别进行节触stem blot、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R钉,)及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对免疫接种Ts31/PC DNA3的BALB/c小鼠血清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结果必1.通过核酸内切酶BamHI和Hindm双酶切、EcoRI单酶切和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证实重组质粒Ts31用UC18已成功构建.2.测序结果证实,用peDNA3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Ts31/PeDNA3。3.NCBIGenBank检索结果显示克隆的基因片段与已经报道的序列有99.6%的同源性?
其他文献
合成药物NO-1886是一种脂蛋白脂酶(LPL)活化剂,能够降低血甘油三酯(TG)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近年来发现它还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该部
机体在受到外界异物抗原刺激时,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异物发生免疫应答,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性T淋巴细胞,来完成对异物的识
文化育人是通过文化的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培育文明且有教养的人.文化育人不仅关系到个人对文化身份认同,关系到整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且关系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以及
目前,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组织和细胞的选择性以及寻找富有杀伤力的目的基因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组织和细胞的选择性即目的基因靶向性进入肿瘤细胞是关系到提高基因治疗的杀
第一部分:转染人TGF-β基因对MsC表达ECM成分的影响;目的:通过向大鼠MsC转染人TGF-β1基因,观察该基因对MsC表达ECM成分的影响.结论:TGF-β1可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ECM成分表达
闫品,当代著名书画家,河北省晋州人,1949年1月生,曾任河北省晋州市书画院副院长。现任河北省晋州市书协副主席 Yan goods, contemporary famous painter, Jinzhou, Hebei Pr
基因工程疫苗多以单一蛋白作为抗原,其免疫效果常不尽人意,通常需要使用佐剂来提高此类疫苗的免疫效果。 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一直是效果较为公认的粘膜免疫佐剂,但近年文献
以中单909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茎秆形态建成、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重心高度、节间长度、倒伏
本文探讨了MMP-9及TIMP-1在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讨论基质降解系统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抗
运用SEREX技术(重组 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我们从卵巢癌文库中筛选得到两个新的卵巢癌相关基因OVA12和OVA66.其中,OVA12基因位于人染色体9134.3,编码114个氨基酸,理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