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代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开启,人工关节外科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主要有骨水泥固定、非骨水泥固定、混合型固定三种固定方式。近年来,非骨水泥固定方式在年轻患者的成功,使其适应症和范围不断扩大。非骨水泥固定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固定标准。但是老年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质量下降或骨质疏松,这是影响非骨水泥固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龄患者是否适合非骨水泥固定,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在高龄(年龄≥80岁)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2015年10月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行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依据年龄分为年轻组(<65岁)59例64髋,高龄组(≥80岁)67例68髋。随访时间为2.5年。对比两组患者股骨柄假体下沉结果,股骨内植物相关并发症,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高龄组中有1例在术后第四天发现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B1型)。所有患者术中无假体周围骨折,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未出现深部感染、假体脱位者。深静脉血栓年轻组有1例,高龄组有5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未发生急性肺栓塞及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股骨柄假体无菌性松动。两组患者术后假体下沉位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有2例轻中度大腿疼痛,年轻组有1例,3名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疼痛明显缓解。截止随访终点,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均达100%。 [结论] 高龄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柄,早期安全性可靠,临床结果满意。长期疗效仍然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量、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