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多数油藏主要采用人工补充能量的方式开发。通过各种方式对于油藏的开发动态进行观测,是这一时期一切油藏研究的基础。传统的观测手段大都是在油藏的井筒内进行的,如各种测井和试井等,所获得的信息局限于井筒附近。对于本身非均质严重并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和多次开发调整的油藏,如果仅采用井筒附近的观测,难免缺乏普适性。另外,某些特殊井(如水平井、斜井、高温井等)也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许多井筒观测手段的使用。放射性井间示踪测试是一种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获得油藏信息的手段。这一手段还具有其它的优点:可以在油井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实施,不影响生产,也不过份依赖于油井本身的技术状况。放射性井间示踪测试的基本过程是:将一定量合适的放射性示踪剂介入注入流体,使其通过注入井进入地层并跟随注入流体穿越地层,最后被采油井采出;通过跟踪监测示踪剂在采油井上的响应,获得注水井-采油井之间流体和地层的信息。井间示踪测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可能是由于涉及竞争和油藏秘密等原因,该领域公开发表的文献较少。从有限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井间示踪测试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新的示踪剂及其测试方法、示踪响应数据解释方法和新的示踪方法等几个方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放射性井间示踪测试在国际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放射性示踪剂具有种类多、检测灵敏度高、并且对油藏不产生化学污染等优点。主要的研究机构有:美国的Corelab,挪威的IFE和英国的ICI TRACERCO等。放射性井间示踪测试在我国起步较晚。八十年代末期,中国原子能科学 中国原于能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院与大庆油田合作,利用氖水作为示踪剂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放射性井间 示踪测试。从那时起,本论文作者一直参予并积极推进了该项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以两个IAEA合作项目为依托进行的,一个是合作研 究项目*P/10if4,另一个是TC示范项目门’H/8/010。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l)新的示踪概念和方法:提出了微 扰法井间示踪测试的概念,研究了微扰测试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 在井间示踪过程中,采用短期关/开采油井或注水井的方法,扰动地下流场。 造成采油井上示踪剂响应的突变,据此评价采油井中不同方向k来水之问的 关系。在传统的井间示踪测试中使用微扰法,可以更快地获得测试结果并且 还可以获得其它方向水流的信息。可以预见,利用现代计算机模型模拟技术 解释微扰响应数据,可能求解油藏地质参数。Z)示踪剂测试方法的研究:研 究建立了放射性井间测试中‘”I一、厂’CO(CN)。厂、厂CO(CN)」’和”C,-EDTA 等四种Y放射性示踪剂的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油田水中微量氖水和氖化正 丁醇共存时的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油田水中可活化示踪剂[AU(CN)丁的中 于活化分析方法。3)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四次应用于油田矿场测试,解决了 油田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矿场应用表明,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优化油 田的开发方案确有实用价值。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t,OCh i。。)统计,该公司2001 年共开展井间示踪测试400余井组,从数量卜己经达到可以与许多其它常规 测井手段相比的程度。由此可以看出,本论文的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IAEA合作和示范推广项目的研究成果,本论文工作受到了该国际机 构和国内石油界的认可和好评。 据文献调研和论文作者在IAEA组织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情况,微扰测 试的概念和方法是本论文工作中首先提出的。论文工作第一次在油田矿场实 践中成功地应用了可活化示踪剂{AU(C\),I,第一次在国内较为系统地研究 了放射性井间示踪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