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迁移视角下日汉隐喻翻译过程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为隐喻相关研究以及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的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问题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翻译研究在“隐喻从一种语言现象转为一种思维方式”以及“翻译研究从关注翻译文本转为关注翻译过程”这两大研究转向的影响下焕发了新的活力。一方面,随着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1980)》(《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的提出,隐喻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用语以及认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的重新定义对隐喻翻译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围绕语言迁移问题展开的相关研究也逐渐从语言层迁移(linguistic transfer)深入到概念迁移(conceptual transfer)。国内无论是隐喻翻译还是概念迁移的相关实证研究都主要围绕汉语英语对译之间展开,但是在日语汉语对译领域的相关研究却很少见。因此将隐喻翻译与概念迁移相结合在日汉语对中展开的实证研究也是几乎不存在的。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概念迁移的视角对译者的日汉隐喻翻译过程展开探究。本研究主要关注概念迁移视角下译者对3种类型日语隐喻表达(日汉相近/相同、日汉不同、日有汉无)的翻译准确度、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者在“理解—释义—表达”翻译过程中的特点,主要考察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译者在翻译三种不同类型的日语隐喻表达时准确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译者在翻译三种不同类型的日语隐喻表达时日语隐喻表达类型与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第三,基于对问题一、问题二的考察,译者在翻译三种不同类型的日语隐喻表达过程中在“理解—释义—表达”上有何特点?为了探究以上几个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一项实证研究。受试为广东省某高校日语笔译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共9名。受试在完成30个包括三组共计33个日语隐喻表达的句子的翻译任务后,笔者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在日汉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对3种不同类型的日语隐喻表达的翻译准确度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本实验中结果显示日汉相近/相同与日汉不同的隐喻翻译的准确度有显著差异,日汉不同和日有汉无的隐喻翻译的准确度则无显著差异。日汉相近/相同的日语隐喻表达比日汉不同和日有汉无的隐喻表达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准确翻译。(2)译者隐喻翻译中隐喻类型与翻译策略选择有显著关系。三种情况下译者采用最多的翻译策略均为M-P策略。(3)在隐喻翻译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类型的隐喻表达,译者大都采用从字面意思出发,联系上下文进行联想与推测的方式进行翻译。另外,处于同一母语概念系统中的同语言二语学习者由于个体对事物认知方式的不同或个体在共性认知融合度上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翻译结果。
其他文献
图的染色问题是图论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起源于著名的”四色猜想”问题.图的染色不仅在离散数学,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也非常广泛.图G的一
以吸附质和吸附剂的相互作用为基础,本工作给出了一种通过单一吸附质浓度获得液-固体系中吸附质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等温线的方法,并以实验进行了验证。旨在进一步解决中药材中
目的:Glypican-3(GPC3)是一种新型早期筛查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但GPC3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尚无定论,且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GPC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
金开诚为中国新时期文艺心理学的复苏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代初,他率先重启文艺心理学,并随之开启科学主义范式的文艺心理学研究道路,拓宽了文艺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和
《空中轮胎》是日本作家池井户润的社会派经济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赤松为证明公司无罪,只身挑战大型汽车企业的故事。该作品中含有大量的日本企业、经济、社会相关的文化词汇和
本文在探讨菲律宾政府与全国民主阵线和谈的基础上,分析菲律宾政府和菲律宾共产党与新人民军和解的前景。全国民主阵线作为代表菲律宾共产党与新人民军和菲律宾政府和谈的代
光催化作为一种潜在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广泛地吸引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大量的新型的光催化材料被开发,同时原有材料通过改性修饰进一步提升性能。在众多光催化材料中,BiOI是一种高度各向异性的层状结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且其禁带宽度较窄(1.8 eV),能够吸收650 nm以内的可见光,然而它的光氧化能力较弱,其光催化活性非常有限。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的表面结构和能带结构进行调控,提升其光氧化能力。本论文
目的:本课题以人脑胶质瘤U251、U87和SGH44细胞为模型,探讨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A,GLA)与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协同增敏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陈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捍卫,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阐释和运用上。在基本原理的阐释上,陈涌结合时代需要,对文艺与政
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作为一种新型发光器件,具有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环保无污染、体积小等优良性能,是非常理想的新型固态照明光源。目前,白光LED器件常以蓝色InGaN芯片为激发光源,采用树脂材料封装YAG:Ce3+黄光荧光粉组合而成,导致器件显色性差、色温高和热稳定性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Dy和Eu为稀土掺杂元素,以Na_2O-ZnO-Al_2O_3-P_2O_5(NZAP)磷酸盐玻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