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镀废水成分复杂、危害性大,对环境及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本课题以昆山市某电子厂含铜电镀漂洗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转化+直接超滤(UF)的工艺处理该废水,研究了pH、浓水排放频率、膜污染现象等对去除废水中Cu2+的影响以及运行控制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了超滤技术在该废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并根据中试试验进行了实际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本研究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保安过滤器对原废水预处理。采用滤径为200μm的滤袋以及100μm的滤芯过滤,在膜池曝气情况下,预处理可以有效缓解废水中的某些尖锐的杂质对膜丝性能的影响。膜丝断裂以及膜组堵塞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在pH=9.5时,废水中的Cu2+基本全被转化为Cu(OH)2,通过过滤获取调节pH后的氢氧化铜浓液,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中的颗粒物粒径。发现95%以上的颗粒物粒径在2.704μm以上,而95%的颗粒物粒径最大不会超过13.713μm。由此发现氢氧化铜颗粒可以被超滤系统中滤径为0.075μm中空纤维膜截留。当原水Cu2+浓度在50-100mg/L,出水Cu2+浓度可降至0.5mg/L以下,当原水Cu2+浓度高达到了324mg/L时,膜出水Cu2+浓度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Cu2+去除率在99%以上。结果表明pH在9.0-10.0时超滤膜对废水中Cu(OH)2的拦截率≥99%,超滤出水Cu2+浓度≤0.5mg/L,达到了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实验发现,膜池中的SS浓度在高曝气情况下最高可达11000mg/L,低曝气情况下膜池内的SS浓度在3000-9000mg/L之间。原水中Cu2+浓度在50mg/L-100mg/L,经过超滤膜的富集作用,浓水中的Cu2+的浓度也达到450mg/L以上,为铜的回收再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超滤系统膜污染现象做了理论分析,在膜污染的形成、控制、缓解进行了试验分析,发现超滤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对膜污染现象有很大的影响。间歇出水(膜出水8min,暂停2min)的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膜清洗频率。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设计并建设相应的实际工程,处理量为35t/h。自调试完成半年来,系统运行稳定,而经过反渗透处理后出水的电导率降到15μS/cm以下,可以回用于镀件漂洗过程。通过中试研究以及实际的工程运用,含重金属的电镀漂洗水可通过超滤的方式进行回用处理。该方法以膜分离代替沉淀池,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通过对工程运行的成本进行分析,该系统三年内每天至少可为该厂节省4695元以上的废水处理成本,废水外排量减少50%。此工艺为该类行业清洁生产的推行提供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