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更新世以来藏北高原黑海湖泊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的大型构造地貌单元,它的形成和出现对大气环流的动力、热力作用不仅会改变亚欧大陆的气候格局,还会在长时间尺度和大空间范围上对整个北半球乃至全球环境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黑海湖地处藏北高原高寒地区,坐落于东昆仑山北麓的昆仑河-野牛沟断裂谷地内,平均海拔为4477m。由于该地区地处高寒,人类活动微弱,因此,湖泊沉积连续性好,能够敏感地反映流域环境的变迁,是研究环境变化的理想地区。本文以黑海湖C2孔和2ew、3we、4we、6ew、2ns、3sn、4ns 7条地震剖面为材料,通过对C2孔沉积物粒度的EMMA分析和参数分析,如平均粒径、分选性、偏态、峰态和组分,揭示了晚更新世以以来黑海湖沉积物组分和典型的沉积动力。根据地震地层学解释方法,通过对地震剖面的分析,并结合钻孔粒度、碳酸盐和总有机碳三个环境代用指标,揭示了黑海湖泊沉积地层的空间分布和不同阶段沉积物来源,并重建了黑海湖泊沉积环境的演化历史。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C2孔粒度参数和EMMA分析,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黑海湖泊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弱水流、风力和冰川三种动力,沉积物主要组分为粘土端元、粉砂端元和中砂端元,它们分别代表弱水流沉积、风尘沉积和冰水沉积。其中,16.7-15.9KaBP期为细物质、多粉砂和粘土,表明为弱水流沉积,粘土质粉砂层;15.9-14.6KaBP期为粗物质、多砂和砾石,指示为冰水沉积,砂砾层;14.6-10.7KaBP期为风尘沉积和弱水流沉积,砂质粉砂层;10.7-7.12KaBP期为风尘沉积,砂质粉砂层;7.12-3.42KaBP期为弱水流沉积和风尘沉积,粘土质粉砂层;3.42-OKaBP期为多粘土,少粉砂和砂,代表弱水流沉积,粉砂质粘土层。(2)根据地震剖面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黑海湖泊沉积地层先后经历了五个演化阶段:U5为末次冰盛期多年冻土层-U4为晚更新世末期冰湖相沉积和冰水沉积-U3为晚更新世末期-早全新世深湖相沉积和冰水沉积-U2为低能浅湖相沉积-U1为晚全新世深湖相沉积。(3)湖盆古地貌形态及充填厚度分布特征,表明白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物质来源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在22.0-14.6KaBP沉积物主要来自北面和东面的低山冰川沉积;14.6-OKaBP沉积物主要来自南面的东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沉积和风尘沉积。(4)根据粒度、碳酸盐、总有机碳和地震剖面综合分析,认为晚更新世以来黑海湖泊水位经历两次低水位期和三次高水位期:22.0-14.6KaBP期为弱水流沉积和弱水流动力指示了相对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高湖面;U4上界面的侵蚀终止面和颗粒粗的砂砾物质表明14.6KaBP左右为极度干冷气候下的低水位;14.6-7.12KaBP期U3单元的上超、顶超特征和细颗粒物质指示了晚更新世末期-早全新世温湿气候条件下的高水位期;7.12-3.42KaBP为中全新世暖湿期背景下低水位;3.42-OKaBP为晚全新世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高水位期。其中根据碳酸盐和总有机碳含量的突变,推测在7120aBP左右湖泊由封闭湖变为开放湖,湖泊水位下降至全新世以来最低水位。(5)综合粒度、碳酸盐总有机碳和地震剖面分析,认为自晚更新世以来黑海湖流域气候经历了干冷-温湿-暖湿-干冷的变化过程。
其他文献
城市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持续发展.如何使城市水资源更好地支持城市的发展就成为当前研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点.该文从系统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为了使现代可持续发展研究有实践依据,其方案制定有经验借鉴,该文将可持续引入历史地理研究领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了宋代以前、宋元及明清三个时期珠江三角洲
该文以野外调查定位观测为主要手段,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从该区河流水文特性、水文情势变化、水资源质和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并针对水资源利用引起的有利和不利环
该文在阐释城市绿地系统内涵和综述城市空间理论、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兰州市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兰州市空间结构现状、兰州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社会经济
该文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形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第一章是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形象研究的理论综述,并对国内外城市形象的研究状况做了比较.第二章对广州城市形象发展作一回
告别短缺经济之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与预测居民消费需求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作为人口最
干旱是湖南省主要的自然灾害,由于湖南省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干旱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旱灾历年来以湘中丘陵地区,即衡绍走廊最为频繁,土壤水分就成为制约该地区植被建设的
渤海湾与莱州湾夹峙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风暴潮灾害的多发区和易灾区,对风暴潮灾尖及其防御对策进行研究是三角洲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前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三角洲地区区域可持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研究可进一步增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路的指导能力.该文以此为切入点,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