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和耐药性的增强,传统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越来越不尽人意。因此,疫苗研制成为防治该病的关键。研究表明位于S.aureus表面的GapC蛋白具有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活性,该蛋白高度保守,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鞭毛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安全无毒、能够刺激较强细胞免疫应答的新型免疫佐剂,作为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5,TLR5)的配体,鞭毛蛋白与TLR5结合后可诱导天然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佐剂特性。本研究以大肠杆菌为表达系统,克隆表达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yphimurium)鞭毛蛋白,以及鞭毛蛋白与GapC蛋白串联表达的融合蛋白,对其免疫原性及其对S.aureus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鞭毛蛋白的免疫佐剂效应,同时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新方法。首先,通过PCR方法扩增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基因,随后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后与模板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再将Flic基因插入pQE30质粒上,并转化至大肠杆菌XL1-Blue中,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其次,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获得Flic-GapC融合基因,将其克隆到pQE30表达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XL1-Blue,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后,纯化表达的重组蛋白,检测融合蛋白的GAPDH活性,进行小鼠免疫试验。同时设Flic蛋白组、GapC蛋白组、GapC蛋白弗氏佐剂组、Flic-GapC蛋白组、Flic蛋白与GapC蛋白联合免疫组以及PBS对照组。将纯化的重组蛋白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小鼠,间隔三周免疫两次。二免后3周,用S. aureus Wood46株对免疫小鼠进行攻毒,观察1周并记录结果。与此同时,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实验组血清中抗体水平。二免后2周,分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利用Elispot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能力。结果,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Flic,以及Flic-GapC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正确表达。GapC蛋白弗氏佐剂组、Flic-GapC蛋白组、Flic蛋白与GapC蛋白联合免疫组具有明显的抗体消长曲线,在二次免疫后两周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分别为1:64000、1:64000和1:32000,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攻毒后一周,这3组的免疫保护率均高于其它各组,保护率分别为80%、70%和60%,而单独的GapC蛋白组保护率仅有20%。证明融合蛋白Flic-GapC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效果高于Flic蛋白与GapC蛋白联合免疫组,但低于GapC蛋白弗氏佐剂组。综上所述,以鞭毛蛋白为免疫佐剂,可显著增强GapC蛋白的免疫原性,诱导小鼠产生针对GapC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且刺激了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显示出鞭毛蛋白良好的免疫佐剂效应。同时,融合蛋白Flic-GapC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S. aureus的攻击。为研制高效奶牛乳房炎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