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域下的东方情结——以邝丽莎的创作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个多世纪来,中国题材作品在美国文学中呈雨后春笋之势,且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其中既有西方作家的异域想象式的创作,也有中国移民作家原乡记忆式的回顾,更有华裔作家故国溯源式的写作。对照以往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和批评,文化民族性和族裔政治性方面的分析占据了研究的主导地位,而其他文学元素的分析却很单薄。所以,探寻以邝丽莎为代表的美国华裔作家作品出发,挖掘美国华裔文学在90年代后体现出主要创作特点以及这一阶段创作对于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是本次研究的主要意义所在。   邝丽莎(Lisa See,1955-)是近年来居住在洛杉矶比较活跃的美国华裔作家。在邝丽莎的作品中,虽然依然摆脱不了凸显东方色彩来吸引眼球的窠臼,但是其作品内涵已由单纯的故国溯源和身份认证式的创作逐渐深入到对人物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探究,同时体现了浓厚的女性主义创作特点。在她笔下的东方,从一个必须要表现的生硬符号,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异域色彩的灵动舞台。   本文主要借助剖析邝丽莎2005年以后的两部代表作品《雪花秘扇》(Snow Flowerand the Secret Fan,2005)和《上海女孩》(Shanghai Girls,2009),通过例证分析法,探究西方视域下的东方文化,透过邝丽莎在创作中的特点与变化,借此探寻这一时期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对于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作用。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以中国为中心”的主要原因。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得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始终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悠久的中国文化对美国华裔作家充满持久影响力,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同时简要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作家创作的背景与现状。   第二章是研究对象分析。结合《雪花秘扇》(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2005)和《上海女孩》(Shanghai Girls,2009),综合阐述邝丽莎作品中所表现的西方视域下的中国情结与隐含的东方主义色彩,以及随着时代变化美国华裔文学在创作上的新变化,由此浅析9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对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第三章为结语。结合上述比较分析,综合阐述邝丽莎作品的创作特点表现了美籍华裔作家在文化反思与精神探求过程中的不断成熟。作品中的东方符号逐渐弱化,开始侧重于对人物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浓墨重彩式的描写,作品的文学意义已经逐渐取代了单纯族裔性创作或是身份的认证,趋向于情感小说的创作。
其他文献
分析和比较了电力市场中两种典型交易模式──联营交易模式和双边合同交易模式的特点,举例讨论了不同模式下的传输拥挤管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联营交易模式下的传输拥挤管理方案。
如今我国的社会正在处于变形之中,对于各方面的人才需要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所以如果要想中职教育能够在此环境下发展下去,就必须对其实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在本篇文章中我们
在Nadi,经过大自然合作公司的3年研究,成功解决了木瓜收获后腐烂的问题。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Brown称,该研究成果与国际农业斐济木瓜澳大利亚中心研究而成,解决了困扰出口
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初中老师每天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好好学习,时不时地收拾几个不怎么乖的孩子,每周开班干部会议,每天开早会,早到晚走,真心觉得当老师很神圣又很辛
期刊
期刊
以互联网思维加强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党的创新力,实现政治文化繁荣的重要途经.基层党建信息化发展经历了电子党建、网站党建和智慧党建三个阶段.本文先阐述了“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