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层政府是信访工作的阵地前沿,基层政府信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信访工作的成败。在压力型体制的行政环境之下,基层政府面临着刚性目标的信访维稳压力和层级制的信访考核压力,在这双重压力之下,基层政府的信访理念异化为“不出事”逻辑,信访工作缺乏长效机制,追求“任期内”的“政绩”至上,民众的利益表达通道受阻,社会矛盾累积、冲突升级,基层政府信访工作陷入困境。本文主要从近年来不断增长的群体性事件、不断攀升的基层信访发生率以及信访排名取消之后仍然以信访量作为考核基层政府官员的指标着手,阐述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之上,对本文的框架安排、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说明。本文的写作涉及社会冲突理论、理性经济人理论、社会安全阀理论,这三大理论对于本文框架的构架、对基层政府信访行为的分析、对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走出信访困境的路径探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对压力型体制在我国基层政府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在压力型体制之下不光有压力的下移,还有“减压阀”的存在。并结合本文选取的案例对当前基层政府信访工作困境:维稳困境和考核困境,进行分析。首先,对刚性目标下的维稳困境进行了概括:(一)追求社会刚性稳定;(二)基层维稳“治标不治本”;(三)“不出事”的维稳逻辑;以及维稳困境下政府公信力下降。其次,对层级制下的考核困境进行了概括:(一)行政问责和信访人博弈带来压力;(二)信访考核导向性偏颇;(三)信访排名名亡实存:并从体制层面、政策执行以及制度层面对考核困境进行了原因分析。基于对基层政府信访工作维稳困境和考核困境的分析,结合社会冲突理论、理性经济人理论、社会安全阀理论寻找压力型体制下基层政府信访困境的应对路径,即从基层善治出发,树立法治信访工作理念;从创新社会治理出发,建立完善的第三方参与机制;从考核导向出发,让信访考核从重“量”走向重“质”;从考核机制出发,从压力型信访考核机制走向激励型信访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