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验室以前的研究说明小脑顶核参与调节淋巴细胞功能,但其调节途径尚不十分清楚。为此,本研究一方面进一步揭示小脑顶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探索其作用途径,从而拓宽对小脑功能的认识和增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知识。
方法:在大鼠小脑双侧顶核内微量注射O.1%海人酸(KA)各0.4μl以毁损顶核内神经元的胞体,并以双侧顶核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8天用血细胞计数法检测动物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动物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SRBC)特异性IgM抗体的水平。在另外大鼠的一侧小脑顶核内注射神经束路追踪剂—1O%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O.1μl,术后8天动物灌注固定后取脑,从小脑至下丘脑作冠状面冰冻连续切片,脑切片用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或作Nissl染色,以顺行追踪小脑项核神经元轴突投射至下丘脑的路径和终止部位。取另外大鼠,在其小脑上脚交叉处用电毁损法局限性毁损小脑顶核神经元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以同样手术但假损毁小脑上脚交叉的动物作为对照,两组动物都同时进行小脑顶核BDA顺行神经束路追踪以观察毁损效果。术后8天用血细胞计数法检测动物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用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中抗SRBC特异性IgM抗体的水平。
结果:小脑项核注射KA后的第8天,其Nissl染色切片上可见顶核内神经元无Nissl小体,说明顶核内的神经元胞体被有效损毁;而在顶核外侧的两个核团(间位核和齿状核)内的神经元胞体正常无损;在KA注射入顶核的部位有大量胞体较小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增生。作为对照,在小脑顶核注射生理盐水后第8天的Nissl染色切片上,可见顶核及其它两个核团内的Nissl小体正常存在。在小脑双侧顶核的神经元胞体被有效损毁后的第8天,动物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抗SRBC的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顶核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动物。在小脑顶核注射BDA后第8天的顺行神经束路示踪所见,顶核神经元胞体发出的神经纤维经小脑上脚交叉后到达对侧的下丘脑外侧区、后区及室旁核等区域和核团,尤以下丘脑外侧区为主。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内的顶核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后的第8天所见,顶核神经元轴突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基本被中断,下丘脑中无明显的BDA阳性神经纤维。与此同时,动物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抗SRBC的特异性tgM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毁损小脑上脚交叉的动物,此结果与KA损毁小脑顶核后的结果一致。
结论:KA毁损双侧小脑顶核内的神经元胞体后导致淋巴细胞功能增强,提示小脑项核参与了免疫功能的调节;电毁损小脑上脚交叉内的顶核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后,出现与小脑顶核神经元胞体毁损后同样的淋巴细胞功能增强的现象,提示小脑顶核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经下丘脑途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