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尘肺病是中国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长期工作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会严重地威胁到工人的身体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历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尘肺病患者人数极为庞大,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报告职业病83万多例,新发病例数仍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尘肺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相关学说也较多,包括机体免疫反应、组织损伤修复、肌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累积等。但是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完整可靠的学说解释这一病理机制,相关研究仍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生物组织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压力下,容易发生病变,与此同时RNA会在全转录组层面上发生广泛改变,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这种改变是生物应激反应的重要机制。例如外界刺激、生长因子或配体通过受体跨膜传导影响细胞内激酶等因子,进一步影响剪接因子活性从而调控众多Pre-mRNA的可变剪接。相关研究发现,螺旋藻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一定程度上抵御外界刺激的作用。地塞米松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纤维化疾病的辅助药物,可以改善体内微循环,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本论文在建立SiO2胁迫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转录组测序,深度挖掘参与调节肺组织纤维化表达且发生变化的基因,研究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和可变剪接模式的变化。同时探索螺旋藻与地塞米松对肺组织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对后续研究尘肺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具体内容如下:1、SiO2胁迫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对SD大鼠进行粉尘胁迫,采用非气管暴露法分组定期灌注生理盐水及45 mg/mL、125 mg/mL的SiO2悬液,于14 D、28 D和56 D时处死大鼠,取其肺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及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并通过检测其肺组织内的羟脯氨酸及细胞因子的含量判断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切片结果显示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随着SiO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重。且肺组织内羟脯氨酸及各细胞因子的含量基本随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符合尘肺病各阶段的病理学特征,成功建立了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为后续研究尘肺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2、肺组织纤维化下基因变化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手段检测56 D时45 mg/mL SiO2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基因变化情况,筛选基因表达水平或可变剪接模式存在差异显著性的基因,富集相关代谢通路,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反应、信号转导等代谢通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RT-PCR的手段对差异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各差异基因的表达趋势均与测序结果相一致,且相关性良好。部分差异可变剪接基因变化不显著。3、螺旋藻与地塞米松对肺组织纤维化进程的影响:在建立SiO2胁迫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基础上,探究螺旋藻与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效果。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25 mg/mL SiO2灌注组、螺旋藻组与地塞米松组。其中,螺旋藻组与地塞米松组同样灌注125 mg/mL SiO2悬液。于14 D、28 D、56 D处死大鼠,通过形态学观察、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及相关细胞因子的Elisa检测分析其螺旋藻与地塞米松对肺组织纤维化进程的影响。通过检测发现,螺旋藻与地塞米松对肺组织的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其中地塞米松对于预防尘肺病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