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伦理批评是在动物伦理思想的指导下,探讨文学乃至文化内部所体现的人对动物之关系再认识的文学批评,它是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动物伦理不是指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关系,而是指人对动物所采取的对动物尊重、同情的伦理态度和行为规范。所以动物伦理批评不像传统伦理批评一样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而是重视人与动物“他者”(the other)的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动物伦理批评研究丰富了传统文学批评的视角。本文对动物伦理批评作一次系统的梳理。全文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正文(分为四章)、结语。正文四章分别是:动物伦理批评的理论基础、动物伦理批评的内涵、动物伦理批评的研究方法、动物伦理批评的文本实践——以莫言的《生死疲劳》为例。绪论概述了动物伦理批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动物伦理批评的研究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挖掘文学文本,进而指出文本所反映的动物伦理或是反动物伦理倾向;另一类主要是对动物伦理批评内涵的阐释,辅之于相关的文本分析。总结国内与国外研究现状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在研究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肯定动物伦理批评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一章论述了动物伦理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社会、哲学、文学方面论述了动物伦理批评生成的理论基础。在社会文化方面,多种动物濒临灭绝,引发了人类的动物危机意识,学术界加强了对动物伦理的关注;在哲学方面,从古希腊起对动物伦理的论述不曾停止,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动物伦理理论发展更加丰富;在文学方面,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视角得到扩展。其中,有两个扩展方向对动物伦理批评发挥重要作用,一种是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研究者意识到生态维度的重要性,使生态批评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动物视角的研究成果越来越突出;另一个方向是文学伦理批评发展内部的新转向,新的伦理转向倾向于研究文本中人与“他者”(the other)或者是“另一个”(another one)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而不仅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反映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衡量标准。第二章研究了动物伦理批评的理论内涵。首先是对动物伦理批评的概念界定,动物伦理批评不仅是文学批评,而且是文化研究,动物伦理批评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指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意象还包括与动物相关的一切文化艺术和文化现象。动物伦理批评的根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关于动物的意象或场景的再分析,扩展人类狭隘的道德观,转变对待动物的态度,从而达到保护动物、使动物解放的目的。第三章阐释了动物伦理批评的研究方法。第一,动物同情的道德倾向是研究者应该具有的基本伦理态度,整个动物伦理批评的框架都是建立在同情理论基础之上的,带有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色彩。第二,动物伦理批评以动物再现方式为文本分析视点,文学中的动物再现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的,文本中直接的动物再现;另一种是隐性的,注意“缺席的指涉”现象。第三,动物伦理批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动物伦理批评与生态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一样都是应用反压迫的文化理论,它们之间具有有多重关联性。第四章是关于动物伦理批评的实践应用。本章将以莫言的《生死疲劳》为具体文本分析对象。作者通过两种方式再现动物:一是对本相动物书写;二是异化动物的再现。莫言通过这些再现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莫言的“动物同情”倾向,莫言模糊人与兽之间的界限,试图表达对所有自然生命形式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本文的结语部分指出,动物伦理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视角,弥补了传统伦理批评的不足。然而动物伦理批评也存在局限性,它关注弱势群体的主体性凸显,强调为弱势群体说话,可能会激发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