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汉代赦免制度的形态及其与汉代社会的关系为研究主题;在资料运用方面力图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在研究方法上力图采用社会史和法律史相结合的理路,同时注重运用大量个案分析增加论证力度。文章首先考察中国赦免制度的源流,描述先秦、秦汉时期赦免施行的概况及其呈现出来的动态特征。其次,文章着重从赦免制度的类型、实施程序及适用范围、效力等几个方面讨论汉代赦免制度的具体形态。第三,探讨汉代赦免理念及其反对赦免的言论。最后,考察赦免制度的社会功能,从而展示汉代赦免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全文章节安排及其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赦免制度的源流。本章主要讨论先秦及秦朝的赦免概况,认为赦宥的理念及事例已屡见于先秦典籍中。先秦时期的赦宥都是有条件限制的,主要有灾异赦宥、疑狱赦宥及过失犯赦宥,而且赦与宥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战国末期的秦国已屡见赦宥之事,但秦始皇时期“急法不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朝的崩溃。 第二章,汉代赦免概况。本章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两汉诸帝的赦免情况及其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并力图将其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考察。综合而言,王朝建立之初和濒临崩溃的时期,颁布赦令的频率偏高。就赦免的性质而言,两汉大赦的次数相当,但东汉的减赎次数远远多于西汉。两汉大赦的颁布都集中在春夏两季,但东汉的减赎多集中在秋冬两季。 第三章,汉代赦免制度的类型。本章结合赦免的主要内容与赦免的运用背景,将汉代赦免制度分成大赦,特赦、赦免性减赎三大类型分别进行讨论,鉴于以往的研究没有涉及赏赐这一大赦制度的重要内容,本章将其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大赦令中的赏赐内容主要包括赐诸侯黄金,赐吏民爵位,赐女子百户牛酒,赐鳏寡孤独、高年、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帛,减免租赋逋贷以及诏举人才等。 第四章,汉代赦免制度实施的程序与适用范围。本章从赦免的提起、大赦诏书的撰拟、行下、颁宣、执行等方面考察汉代赦免制度实施的程序,同时考察汉代赦免制度适用的犯罪类型和刑罚类型。无论就实施程序还是适用范围而言,汉代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严格的赦免制度体系。 第五章,汉代赦免制度的效力。本章从时间效力、空间效力以及人的效力三个方面详细考察汉代赦免制度的效力。时间效力包括赦令生效时间、赦期以及不追究赦前事等内容,空间效力有全国和特定地区之别,人的效力主要考察罪犯问题,共将罪犯分为未结正、未擒获、未发觉、己结正等四类进行探讨,分析汉代赦免制度受益群体的分布情况,认为汉代赦免制度的受益群体包括诸侯王及其他皇室成员、各级官吏、普通平民百姓以及境外人等广泛的社会群体,基本上涵盖了社会各阶层的人。 第六章,汉代赦免理念及其争议。本章主要立足于汉人的观念世界考察汉代赦免实施的意图和目的,认为汉代赦免理念主要体现了“与民更始”的思想、“理阴阳、顺时气”的思想以及“赦小过、举贤才”的思想。与此同时,汉代出现了反对赦免的言论,认为赦免之法姑息养奸,从而使遵纪守法的良民受到了伤害,不利于社会安定。 第七章,赦免制度与汉代社会。本章主要考察汉代赦免制度的社会功能,展示汉代赦免制度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密切关联。认为赦免制度对于汉代社会而言,是一种由最高统治者掌握的灵活有效的调控机制,它使得中央政权在应对社会危机、调整统治政策、平衡政治斗争、选拔有用人才、缓解刑律严苛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汉代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