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考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TLIF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chwood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表明,脊柱手术术后疼痛剧烈,肠梗阻如腹胀的发生率较高。目前阿片类药物被广泛用于术后镇痛,但作为μ受体激动剂为主的传统阿片类药物往往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然而羟考酮作为κ,μ双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激动κ受体起作用,对μ受体作用较弱,已被证明用于各种手术,术后均能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胃肠道等副作用较小。本研究旨在观察羟考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手术(TLIF)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相关副作用,以指导麻醉医生脊柱手术术后临床镇痛用药。
  方法:该项随机对照,双盲试验选择择期全麻下行TLIF手术,年龄≥45岁,18.5kg/m2<BMI<28kg/m2,ASAI、II级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n=32),羟考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组(O组)和吗啡复合氟比洛芬酯组(M组)。手术结束前30min,O组和M组分别给予0.075mg/kg羟考酮和0.075mg/kg吗啡作为负荷剂量,手术结束时开启静脉镇痛泵行术后48小时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参数为无背景剂量、PCA单次剂量羟考酮1mg(O组)或吗啡1mg(M组)+氟比洛芬酯5mg、锁定时间5min,限定每小时4次。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指标包括术后30min、3h、6h、24h、48hVAS动静态评分、镇痛泵阿片类药物消耗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总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次要观察指标为胃肠道动力指标包括术后3h、6h、24h、48h肠鸣音次数、术后腹胀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抑制、瘙痒、眩晕、嗜睡及术后恢复情况、综合满意度。
  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试验并纳入统计的患者为60例,羟考酮组30例,吗啡组30例,筛选病人时共排除患者16例,试验中剔除患者4例。两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01),O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静态、动态VAS评分均低于M组,其中术后6hVAS动态评分,术后48hVAS动静态评分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hVAS静态评分:P=0.003;术后6hVAS动态评分:P=0.021;术后48hVAS动态评分:P=0.006),但两组均镇痛有效。与M组相比,O组的镇痛泵阿片类药物消耗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及实际按压次数减少(P<0.001),但恢复室及病房补救用药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h、24h、48h肠鸣音次数O组明显高于M组(术后3h、48h:P<0.0001;术后24h:P=0.004)。M组12人(40%),O组5人(16.7%)出现主观腹胀(P=0.045)。O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M组(P=0.005)。两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拔除尿管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瘙痒、眩晕、嗜睡的发生率,首次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长两组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羟考酮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吗啡组(P=0.015)。
  结论:在多模式镇痛及无背景剂量的静脉自控镇痛模式下,羟考酮和吗啡分别复合氟比洛芬酯均能够有效缓解TLIF手术术后疼痛,但羟考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组能够更早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提早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对流型、传导型温毯与静脉输液液体加温三种保温方式的代表性产品在老年腰椎手术中体温、变化速度及趋势的差异比较三种不同原理保温措施的保温效果,通过比较术后需加温治疗情况来比较患者主观对于设备保温效果的评价,通过比较PACU时长、寒战发生情况明确体温变化与其相关关系,通过记录术中出入量、住院时长,随访术后低温相关并发症(包括心血管事件、切口感染等)间接评价设备保温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
学位
期刊
骨癌痛发生在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创伤。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癌症三阶梯止痛法,主要是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阿片类药物,但上述药物治疗存在天花板效应或耐受现象,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许多患者存在剧烈的副作用,因而研发安全高效的骨癌痛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既往研究表明,IL-1β和IL-6是参与机体炎症调节的重要因子,IL-1β是常见神经炎性物质之一,研究证实IL-
目的:研究特异性bFGF拮抗剂—FGFR1-Fc抑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刺激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作用,以及FGFR1-Fc抑制OIR(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探讨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FGFR1-Fc与雷
目的:目前国内外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多采取保留自主呼吸的方式,丙泊酚是最常使用的麻醉药物之一。但是单纯静注丙泊酚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方式,可控性较差,若丙泊酚用量不足,患儿易出现体动、呛咳、憋气,甚至喉痉挛、气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若用量过大,又会导致呼吸抑制,患儿术中发生缺氧,危及患儿安全,且延长患儿在PACU停留时间。瑞芬太尼作为超短效
学位
目的:丙泊酚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引起意识消失的作用。因其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持续输注后无蓄积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术中维持、ICU镇静以及门诊短小手术。但是关于丙泊酚镇静的中枢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尤其是其具有神经保护或是神经损害更是争论的焦点。LncRNA是指转录本长度超过200核苷酸的RN A,其具有稳定的二级结构和复杂多样的生物功能,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本
学位
期刊
目的: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持续40年的高速老龄化时期,随着中国人口转向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人口数越来越多。髋部骨折后由于高致残率和死亡率而显著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中国,目前对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年死亡率的相关因素,以发现改变死亡率的因素并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招募了489名患者。系统地收集了患者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100例,ASAⅠ、Ⅱ级,年龄5-10岁,随机分为四组,麻醉方式均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各组患儿分别予以0.2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0.10μg/kg(RS1组)、0.15μg/kg(RS2组)以及0.20μg/kg(RS3组),将单独罗哌卡因组(R组)作
学位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预先镇痛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行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早期疼痛及康复锻炼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1个节段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5周岁,随机分为三组(n=40):A组:空白对照组,B组:切皮前0.375%罗哌卡因20ml浸润切口,C组:缝皮前0.375%罗哌卡因20ml浸润切口。术前均未使用麻醉前药物,常规禁食8h。常规监测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