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草地作为西藏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发展草原畜牧业、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西藏畜牧业发展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不仅导致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丧失,还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定量评估西藏草地植被指数和草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时空响应,对于区
【基金项目】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我国草地动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编号:24520201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水沙拦蓄效率变化与水文连通性响应(编号:419770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作为西藏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发展草原畜牧业、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西藏畜牧业发展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不仅导致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丧失,还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定量评估西藏草地植被指数和草地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时空响应,对于区域退化草地的恢复和草地资源管理部门制定草地保护政策具有科学的理论支撑价值。本研究以西藏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Global Land Cover 2000土地利用数据,获取西藏草地类型及分布区域。采用气象数据、植被遥感数据、人为因素数据和高程数据等辅以模型模拟等,探究西藏地区草地NDVI和NPP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首先基于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在年尺度上系统分析了2000-2018年西藏草地NDVI的时空动态格局;运用残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西藏草地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并从年尺度探讨了西藏草地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来模拟估算草地生产力,采用趋势分析、变异性分析及Hurst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西藏草地NPP的时空动态格局,并从年尺度探究了西藏草地NPP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最后,估算草地潜在NPP,并根据实际NPP计算人类活动所占有的草地NPP,通过计算上述3种NPP的变化率,构建8种草地NPP动态变化驱动机制评估情景,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藏草地NPP变化的相对影响及贡献度。主要结论如下:(1)近20年间西藏草地年平均NDVI为0.21,最大的年平均NDVI出现在高山亚高山草甸(0.36),而最小的年平均NDVI出现在荒漠草地(0.10)。此外,草地年平均NDVI在空间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61.01%)大于呈减少趋势的面积(38.99%),其中,高山亚高山草甸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最大(57.54%)。在时间上,草地NDVI总体呈轻微但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0005,其中高山亚高山草甸的NDVI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平均增长速率为0.0008。从变异性来看,草地NDVI整体较为稳定。具体来看,较低波动(0.05<Cv<0.1)的区域占49.41%,而高波动(Cv>0.2)的区域仅占4.65%。其中,高山亚高山草甸处于中等波动状态,其他草地均处于较低波动状态。(2)西藏草地NDVI的变化受气候变化、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阿里和那曲西北部,同时分散在昌都等地,而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则分布在西藏各地。该地区降水是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对NDVI变化的积累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随着海拔的升高,草地NDVI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DEM>6000 m梯度上的草地NDVI增长率较高。坡度为2.5~10°的草地NDVI增长率较高。西坡和西南坡的平均NDVI增长率较高。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工种草、草地保护等活动,从而促进草地的生长。(3)研究期内西藏草地NPP年均值为136.46 g C·m-2·a-1,并以1.57 g C·m-2·a-1的变化率显著增加;草地NPP呈现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递减的变化趋势。未来那曲等地的草地NPP将出现持续增加趋势,而日喀则、阿里和那曲交界处的草地NPP未来将出现反向变化趋势。不同类型的草地NPP表现不同,其中高山亚高山草甸最高,平原草地最低;草地NPP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气温是该区域草地NPP的限制性气候因子;人类活动如划区轮牧及围栏封育等政策的实施对于近年来西藏草地NPP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草地ANPP结果总体上呈轻微增加趋势(37.85%vs 36.13%)。对于草地ANPP的增加,气候变化的贡献占17.60%,主要集中在阿里和那曲西部。人类活动的贡献占14.66%,主要分布在日喀则、那曲和西藏东部等地。草地ANPP的减少主要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15.71%)。对于不同草地类型,气候主导的ANPP增加和人为主导的ANPP减少主要发生在高山亚高山草地。此外,虽然气候主导的高山亚高山草甸植被ANPP减少,但人为主导的ANPP增加。在不同气候区,人类活动对草地ANPP增加的贡献大于气候变化,主要发生在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区。
其他文献
根据气候模型的预测,全球变暖将会导致降雨格局的变化,预计全球大多数地区极端降雨/干旱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然而,极端降雨事件将如何改变群落组成和植物功能多样性仍不清楚。我们在内蒙古草甸草原进行控制降雨试验,包含7个处理4次重复:对照、生长季早期干旱、生长季中期干旱、生长季后期干旱、生长季早期降雨、生长季中期降雨、生长季后期降雨,以研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响应的方向和强度。研究结
职业院校主导型产业学院是现有产业学院建设中最为主流的设置方式,是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赢目标、融入区域经济战略定位的突破口。为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学校发展效益、企业产业共赢效益的统一,职业院校在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中必须坚定服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导向,助力职业院校内部“三教改革”的提质导向,突出社会服务及成果转化的效益导向。在实践中,职业院校要以现行政策为依据,明确产业学院的内外
气候模型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激增。同时,在极端气候与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草地退化面积不断增大,退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对从个体到生态系统水平的生物学过程有着潜在且深远的影响。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大碳汇,是与气候变化紧密关联的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调节大气CO2浓度和气候动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水分有效性变化的响应尤为敏感。本研究以内蒙古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牧草,具有高蛋白、适口性好等优点,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干旱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严重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已成为我国牧草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油菜素内酯(BRs)是一种高度含氧的植物甾体激素,在提高植物抗性、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苜蓿品种三得利为供试材料,设计了
对高温后混凝土预制裂缝梁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运用灰关联法对比分析了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与应变片和激光引伸计测量的应变与位移,两者灰关联度较高,说明DIC方法可用于高温后混凝土变形测量。同时通过DIC方法测得混凝土表面全场位移和应变,探讨了不同温度作用下、不同加载时刻混凝土位移不均匀性和应变局部化现象,结果表明位移在加载初期较均匀,随着荷载增大,位移不均匀现象开始显现;应变局部化现象逐步发展,
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植物器官中元素含量的计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的重要工具,植物在叶片凋落前的养分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植物对养分的利用、保存以及植物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黄土高原退化草地的自然恢复已见成效,并形成了规律性的演替群落,在恢复后期,典型草原以禾草类植物为优势功能群。为了明确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草地植物对碳氮磷的吸收、利用和归还机制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特征及调控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严重,明确该区主要土壤类型的性质及入渗表现是进行治理的关键。为了明确当地广泛分布的三种典型土壤的性质差异,为不同土壤进行差异化治理提供依据。本文以该地区黄绵土、风沙土和砒砂岩的农地、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3种土壤在2个利用方式下的基本性质、团聚体特征等入渗影响因素和入渗特征变化,并根据3种土壤的特点从入渗角度研究了其适宜的复配改良比例。结果表明:(1)三种土壤0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排放源。海拔1 800米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30多年来,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开垦荒地,种植高山蔬菜,给当地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例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因此,探讨当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碳氮通量和碳氮储量
菊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多汁型饲草,可用于猪、牛、羊等动物的养殖。菊苣的地下部分含有丰富的菊粉,约占鲜重的14.9%-18.3%,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菊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影响肠道菌群的功能,可以将其作为预防缓解Ⅱ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物质。本试验通过高脂饲料联合药物干预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菊粉作为缓解Ⅱ型糖尿病的保护物质,研究其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血脂代谢、肾损伤的
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产力的关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核心,前期的研究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单峰”关系是最普遍的模式,但很少关注时间尺度上二者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此外,理论和实验研究只用物种丰富度作为物种多样性的替代指标,而忽略了其它多样性指标。基于此,本研究于1982年开始以黄土高原云雾山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40年的定位观测试验,利用物种丰富度、植物多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