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受压是土建工程中常见的受力形式之一,以往的科研工作多集中在局压区为均匀应力分布的试验研究,随着高层建筑在国内的迅速发展,钢管混凝土在工程上的应用逐渐多了起来,出于对底面混凝土浇注质量的考虑,钢管混凝土柱脚部位未进行封固或者未完全封固,即不封口,这样一来,由于钢管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差别较大,就会在柱脚部位出现非均匀应力作用下的局部承压的情况。此外,不封口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发挥程度也值得思考。因此,本文通过12个钢管混凝土短柱局部承压对比试验研究,初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不封口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同现行规程规定方法的计算值较为吻合,可初步推断不封口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仍可按现行规程规定计算。②不封口钢管混凝土柱脚在局部承压面上存在应力不均匀现象,钢管壁或圆环垫板下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甚至导致在承压面上产生明显的局部压陷现象。不封口钢管混凝土柱脚设置圆环垫板可以缓解这种应力不均匀现象,减小局部压陷量;当设置恰当径向宽度的圆环垫板时(如本文中的5倍管壁厚度),可以基本消除管壁下的局部压陷现象。③不封口钢管混凝土柱在局部承压面上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随离开承压面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支承体的最大横向水平拉应力位于侧面中线距支承面1/6~1/5截面高度处。④未配置间接钢筋网片的支承体局部承压破坏表现为脆性,从开裂到破坏的过程较为迅速,开裂荷载与破坏荷载的比值大约为0.90~1.0。配置有间接钢筋网片的支承体的局部承压破坏表现出一定的延性,开裂荷载与破坏荷载的比值大约为0.7~0.9。⑤不封口钢管混凝土柱在局部承压面上存在应力集中现象,甚至在承压面上产生局部压陷现象,却不会明显降低支承体的局部承压承载能力,仍可沿用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关于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