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改革的逐步深化,财政风险问题目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按照政府层次划分,财政风险可以划分为中央政府财政风险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如果各下级财政风险程度不断增加,以致超过其自身化解这种风险的能力,就会逐层向上扩散,形成更大范围的财政风险,直至最后形成国家范围内的财政风险。因此,从逻辑上讲,纾缓、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是防范国家财政风险的基础工作。
本文围绕着地方财政风险防范这一主题,遵循表象——成因——对策的研究思路,试图从多个视角考察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个性特征、表现形式,探讨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措施。首先,本文从不同角度考察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并着重从地方政府的公共主体性出发,对其应承担的公共风险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借助世界银行专家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概念,构建地方债务矩阵,估算地方政府公共债务,通过把地方政府债务分别与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资产存量和收支流量进行比较,对我国当前地方财政风险的度值进行评估;再次,鉴于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复杂性使得要全面考察地方财政风险成因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借鉴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研究成果,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最后,针对前面分析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地方财政风险防范的政策性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本文还较多地使用了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以及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力图弥补有关中国地方财政风险问题研究的一些空白,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地方财政风险的一般性,并概括了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特有的个性特征,指出由于我国经济转轨和体制变迁这一总体背景,决定了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程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正是本文提出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并着力进行系统研究的原因所在。
(2)本文分析并比较了私人风险和公共风险的各自特征,着重从公共风险的形成与防范方面阐述了作为公共主体的地方政府承担地方公共风险的必然性,从而为地方政府承担公共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3)在评估地方财政风险方面,本文摆脱既有的依据地方显性债务大小评估地方财政风险度值的研究模式,而是借助财政风险矩阵概念,分别对我国地方债务的性质和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把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分别与其可支配的资产存量和收支流量联系起来,分析其财政风险状况,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4)在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方面,本文提出并从数学上证明了地方债务存量和增量处理的一个思路,即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根本上要着眼于控制增量,也就是要着眼于体制改革,减少债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