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研究:一个多维视角的考察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改革的逐步深化,财政风险问题目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按照政府层次划分,财政风险可以划分为中央政府财政风险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如果各下级财政风险程度不断增加,以致超过其自身化解这种风险的能力,就会逐层向上扩散,形成更大范围的财政风险,直至最后形成国家范围内的财政风险。因此,从逻辑上讲,纾缓、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是防范国家财政风险的基础工作。 本文围绕着地方财政风险防范这一主题,遵循表象——成因——对策的研究思路,试图从多个视角考察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个性特征、表现形式,探讨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措施。首先,本文从不同角度考察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并着重从地方政府的公共主体性出发,对其应承担的公共风险进行分析;其次,本文借助世界银行专家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概念,构建地方债务矩阵,估算地方政府公共债务,通过把地方政府债务分别与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资产存量和收支流量进行比较,对我国当前地方财政风险的度值进行评估;再次,鉴于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复杂性使得要全面考察地方财政风险成因存在一定困难,本文借鉴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研究成果,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最后,针对前面分析的问题,相应地提出地方财政风险防范的政策性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本文还较多地使用了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以及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力图弥补有关中国地方财政风险问题研究的一些空白,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地方财政风险的一般性,并概括了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特有的个性特征,指出由于我国经济转轨和体制变迁这一总体背景,决定了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程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也正是本文提出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并着力进行系统研究的原因所在。 (2)本文分析并比较了私人风险和公共风险的各自特征,着重从公共风险的形成与防范方面阐述了作为公共主体的地方政府承担地方公共风险的必然性,从而为地方政府承担公共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3)在评估地方财政风险方面,本文摆脱既有的依据地方显性债务大小评估地方财政风险度值的研究模式,而是借助财政风险矩阵概念,分别对我国地方债务的性质和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把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分别与其可支配的资产存量和收支流量联系起来,分析其财政风险状况,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4)在地方财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方面,本文提出并从数学上证明了地方债务存量和增量处理的一个思路,即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根本上要着眼于控制增量,也就是要着眼于体制改革,减少债务发生。
其他文献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风险、降低农业生产损失、创造良好农业发展环境的一项金融服务,也是一种财政支农方式,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要根据自身的农业结构、生产水平、地方财力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符合实际需要的选择。本文论述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黑龙江省农业在全国的地位,阐述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总结国内外对于农业保险研究的主要观点,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保险
行政事业资产是指这样一类资产,它是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这部分资产履行社会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提高行政事业资产使用效率,不仅可以更好的辅助政府办公,避免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贪污腐败的发生;并且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树立亲民、爱民、为民服务的政府形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政府在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使用以及绩效提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揭示了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为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  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到“四有”:第一,要有科学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
国内学者关于保险业税收制度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深度和不断加强,研究的方向也不断细化。由于学者们对保险业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并针对具体问
本文试图对近几年的支出型贫困文献进行研究,从支出型贫困的原因、救助对象、措施、模式以及国际间的比较与经验借鉴等方面,对学者们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