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乞讨现象作为一种与人类社会相伴随的历史现象,与文明进步相悖,但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这种现象就一直存在,流浪乞讨群体也逐渐形成一种亚文化群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户籍管理放松等原因,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者逐渐增多,导致流动到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中流浪乞讨群体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他们的大量涌现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带来诸多问题。在对流浪乞讨问题的治理上,我国在2003年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后又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政府的民政部门作为救助管理的主体要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法规,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治理中担当着主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流浪乞讨群体数量多、情况复杂,政府也正经历着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的关键时期,如何给流浪乞讨这样的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让他们免受颠沛流离之苦;在救助的过程中又如何对这一群体中的违法犯罪现象进行治理,并让流浪乞讨现象逐渐减少,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政府必须解决的社会难题。因此,对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进行研究便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相关概念并总结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建国以来救助管理发展的两个阶段:收容遣送阶段和救助管理阶段;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社会流浪乞讨群体的状况。一是流浪乞讨数量的扩大化;二是流浪乞讨群体成分的复杂化三是关系的团伙化;四是群体年龄结构的低龄化;五是身份的职业化;六是行为的市场化;第四部分分析救助部门在对流浪乞讨群体救助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第五部分是国内外经验的借鉴,分别对国外的美国、英国和日本以及国内的上海、广州、山东的救助管理实践进行分析,紧接着对其进行总结得出启示;第六部分提出我国政府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对策,分别从宏观措施和微观策略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