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知觉”的“有知觉”设计——模式识别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5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技术的产生及用户需求的提高使各类产品纷纷朝着情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何让信息更容易被用户认知,如何让产品更能满足用户的心理感受,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基于“无知觉”的“有知觉”设计课题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课题中“无知觉”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无知觉”,而“有知觉”指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过程中的“有知觉”,通过分析研究用户的“无知觉”使用,来指导设计师的“有知觉”设计,从而达到使产品更好的满足用户生理、心理需求的目的。模式识别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无知觉”中影响着用户对产品的认知。论文在基于“无知觉”的“有知觉”设计的框架下,重点研究模式识别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观察现象或事物并与人脑中已有模式进行比较和匹配的过程就称为模式识别。人通过模式识别来提高学习和认知的效率。   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互联网产品,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工具。这种工具需要用户与其进行大量的交互操作,并需要用户对其提供的海量信息进行快速识别。如何让交互操作更顺畅,信息更容易被识别,就需要设计师遵循用户的模式识别规律进行互联网产品设计。   本文第二章对“无知觉”和“有知觉”的定义进行了心理学和设计学角度的界定,在第三章对“无知觉”理论中的一个理论—模式识别进行了系统介绍,第四章中通过案例论述了模式识别与互联网产品“有知觉”设计的关系,说明将模式识别应用到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必要性,并提取出模式识别的特征。在第五章得出基于模式识别特征的互联网产品“有知觉”设计原则。
其他文献
期刊
大卫.萨利是美国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最具争议性的艺术家之一。艺术理论家弗雷德认为他的作品使用了新的表现形式与表现主义的特点不相符,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大卫.萨利的作品
期刊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纪录片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庞大观众群,记录手法也悄悄的发生了转变。纪录片的创作内容,制作手段,风格和理念也开始转向多元化,纪录
1 转向沉重t(1)若快转及慢转方向盘均沉重,并且转向无压力,则可能是油箱液面低,油液粘度太大,或阀体内单向阀失效造成的。首先检查液压油箱油位及液压油的粘度。如果油位低于标准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表现后宫中人的喜怒哀乐。所记多为宫廷琐闻,包括帝后生活、宫中习俗、历史掌故、异闻鄙事等。其取材多为耳闻目睹
期刊
1985年我处从意大利进口了70台121-27佩尔利尼自卸汽车(国内拥有量200多台),使用至1995年时,很多零配件需要更换,若进口配件价格都很昂贵。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对很多零件进行了国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招贴艺术历经了一个从传播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创意思维到精神内含都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本文以1949年来的中国招贴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设计艺术学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