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热防护材料与结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极端的热、力、氧耦合环境下长时稳定服役的新型热防护材料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现阶段,连续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已经实现了“抗氧化”与“强韧化”协同,为满足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长航时、大载荷等发展需求,大幅度降低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密度,实现“抗氧化-强韧化-轻量化”协同,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内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广阔的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热防护材料与结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极端的热、力、氧耦合环境下长时稳定服役的新型热防护材料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现阶段,连续碳纤维增韧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已经实现了“抗氧化”与“强韧化”协同,为满足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长航时、大载荷等发展需求,大幅度降低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的密度,实现“抗氧化-强韧化-轻量化”协同,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内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梯度化结构设计,以轻质碳气凝胶作为轻量化承载层、超高温陶瓷作为抗氧化层,显著降低整体密度,以期拓宽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领域内的应用。本研究采用间苯二酚、甲醛为单体,水为溶剂,六亚甲基四胺为催化剂,自主合成浓度可调控的酚醛溶液,以低密度8 vol.%针刺碳纤维编织体作为骨架,通过调控酚醛溶液的浓度与浸渍次数,实现0.20 g/cm~3至0.78 g/cm~3不同密度梯度的碳纤维增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对复合材料进行机械性能测试,浸渍10次酚醛溶液,密度为0.78 g/cm~3的碳纤维增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最佳,其XY向抗弯强度可达74.23 MPa,Z向抗弯强度可达85.19 MPa,XY向抗压强度可达80.88 MPa,Z向抗压强度可达95.16 MPa,较密度为0.20 g/cm~3的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提高100倍以上。结合微观结构分析,验证纤维拔出、桥连、裂纹偏转、基体断裂等增韧机制;综合考虑强度与密度因素,认为密度为0.38 g/cm~3的碳纤维增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为较好的轻质承载相。针对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密度较高的问题,根据超高温陶瓷层与碳气凝胶层的密度,对Cf/ZrB2-SiC复合材料进行梯度化结构设计,制备了五块超高温陶瓷层厚度分别为3 mm、4 mm、5 mm、6 mm、7 mm的轻质Cf/ZrB2-SiC复合材料,通过振动辅助注浆在低密度8 vol.%针刺碳纤维编织体内按需引入ZrB2陶瓷,选用聚碳硅烷作为SiC陶瓷前驱体,将聚碳硅烷在800~1400℃温度下的裂解产物进行XRD测试,通过晶型转变情况,得出最佳裂解温度为1300℃,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在超高温陶瓷层内引入SiC相,通过酚醛溶液溶胶凝胶引入碳气凝胶,完成轻质Cf/ZrB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试样密度均<1 g/cm~3,最低降至0.62 g/cm~3。通过对样件进行2100~2400℃/600 s与2500℃/1800 s氧乙炔考核,轻质Cf/ZrB2-SiC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非烧蚀特性,可以在宽温域(2100℃~2500℃)、长时间(1800 s)环境下服役,实现了抗氧化与轻量化协同。本研究通过梯度化结构设计,基于振动辅助注浆、先驱体浸渍裂解法、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轻质Cf/ZrB2-SiC复合材料,为热防护材料轻量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特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尤为常见。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手术病人的术后恢复,给患者精神上、心理上和经济上带来巨大的压力,关于胃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治疗过程比较漫长,护士在胃瘫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瘫患者康复护理的一般综合护理、中医护理及其他治疗的相关进展情况,以期为临床护理实
本文针对目前军民用侦察设备中成像系统存在的设计复杂,体积大和沉重的问题,旨在通过轻便的普通单透镜成像系统和后端图像复原算法结合的方式,在实现大视场高质量成像的同时,减少相关侦察设备成像系统设计的复杂程度和成本,有助于相关成像系统轻小型化发展。首先,本文通过对普通单透镜成像系统进行了像差分析,对其存在的像差以形变和模糊两种降质效果进行分类。通过对目前消费级便携侦察设备——大疆无人机的成像视场进行调研
低密度烧蚀材料是现代航天工业体系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密度烧蚀材料隔热性能良好,但因其缺少耐高温抗烧蚀组分,在越发严苛的使用环境中,材料抗烧蚀性能显现疲态。本文针对石英纤维/酚醛(NQF/PR)轻质烧蚀材料,采用基体相梯度化结构设计,使用改性酚醛树脂与石英纤维毡作为表面致密层,酚醛气凝胶与纤维毡作为内部轻质层,实现防热性能与隔热性能分区,在增强材料抗烧蚀性能的同时,兼具轻量化与隔热性能。采用K
星光天文导航以恒星星体为参考目标,通过传感器接收大气折射的星光获取航天器位置信息,是一种完全自主、可靠、精确的导航方式。为了获取准确的折射恒星位置信息,利用星载传感器对恒星进行大气临边观测得到恒星图像,从而反演恒星的真实位置。但星点定位精度受大气折射和成像链路误差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天基观测平台开展了恒星定位方法及其误差分析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基于分层大气传输模
针对软弱地层基坑开挖稳定性问题,结合实际软弱地基基坑开挖实例,以不同开挖步骤为基础,分析了软弱地层基坑在开挖过程支护结构内力变化,并依据软弱地层土体性质对其稳定性进行校核。通过对不同支护方案下结构内力和安全系数对比分析,明确了软弱地层基坑支护最佳支护方案。结果表明:软弱地层基坑开挖可分为“浅部开挖和支护”“深部开挖和支护”“拆除支护”三个步骤进行,“PC工法桩+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软
在新发展阶段,中国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深刻变化。优化产业结构是新常态下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任务。并购是资源存量配置的载体,也是部分国家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践经验。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发展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大量发生的跨境并购以及本土并购使中国企业不断整合生产资源,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增长。随着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疫情影响下
创新是支撑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战略性领域核心技术是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情势下稳步前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把握发展先机的必然选择。人才推进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十四五”规划中着重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的重要地位上,其中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是在激烈的国际科技创新竞争中赢得主
基于天基平台获取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红外图像能够全天时、全天候迅速地获得重点区域变化信息,在目标探测与识别、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在轨的高分辨率红外遥感卫星较少,难以全面支持高价值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目标检测识别算法研究。基于光谱反射率反演的红外图像仿真方法能够基于有限谱段的实测数据,反演得到全谱段的红外图像,实现光谱分辨能力提升的同时增广红外图像库规模,但现有方法存在仿真
红外遥感卫星凭借其大视场、全天候、实时输入等优势,成为了红外检测任务中目标信息获取的理想途径,而低轨与椭圆轨道卫星平台的运动特性则进一步提升了其探测范围。但对于天基红外目标检测,其实际应用环境下往往存在目标尺度小、能量弱以及受强杂波影响严重等问题,而传统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各自又有性能受限与泛化能力较差等缺陷。同时由于真实红外目标事件频率低、样本少、获取方式困难,难以提供符合需求的研究样例,也对红外
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发射进入太空的空间卫星目标数量越来越多,空间目标的多样化及任务类型的多元化对太空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对各类空间目标的监视预警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当空间目标进入地球阴影区时,受太阳光照条件影响导致可见光相机失去探测能力,因此需要研制并部署天基空间目标红外成像预警和监视系统,弥补可见光相机在阴影区的能力不足。红外成像系统前期研制需要大量测试图像,相比于地面试验测试的苛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