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题是“我国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研究”。本文选择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原因是:股权结构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基础,对公司治理的效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在特殊的股权结构特征下产生了特殊的公司治理问题,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益的相关关系是解决治理问题和提高治理效益的关键;当前理论界对这一主题的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本文的特点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紧密结合,通过对理论的剖析和实证研究方法的改进,来辨析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各自对公司治理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揭示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方式,从股权结构的角度解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被扭曲的内在原因,并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措施提出建议。 本文的研究主要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导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是对全文总体逻辑结构的描述。本文综合运用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运用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 第二章是全篇的理论框架。在理论上阐明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并对国内外文献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了回顾。 首先介绍了有关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股权结构的理论内涵。随后是对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绩效从理论上做出分析和说明:股权结构主要是通过经营激励、代理权争夺、监督机制、收购和兼并作用与公司的治理机制并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最后是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回顾,分国外学者所进行的研究和国内学者所进行的研究两个部分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 第三章阐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与治理问题。用体制一行为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异。占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的股权是不能自由流通的,因而外部接管市场对经理层行为的约束远不如国外的显著。我国上市公司的经理层持股比例普遍极小,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很小。因此,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时,本文重点考虑的是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治理机制、经营绩效的影响。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长期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但是由于国有产权存在所有人缺位问题,其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因而代理过程中的代理风险加大,最终接受委托的代理人很有可能因为委托人的监督不力而产生内部人控制。大股东的绝对控股地位使董事会这一监督机构流于形式。再加上国有股比例过高,二级市场接管机制失效,导致公司治理机制严重缺失。一般企业法人股的特点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投资主体身份,良好的经营发展能力和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其既有动机又有能力来激励、监督、控制公司经理人员,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角色。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流通股比例不高,分布零散的个人股东缺乏足够的激励来参与公司治理,他们更多是通过搭便车来减少自己的治理成本,并寻求短期股票差价利润。流通股中的机构投资者应该说在参与公司治理具有比一般投资者更多的优势,但由于体制及投资文化的原因,这样的治理机制目前也还没有得到确立。 股权结构按股权集中度分为三种类型:股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分散、股权适度集中。股权高度集中有利之处是可以防止或降低“内部人控制”。其不利之处在于实际控股股东失去了来自其他小股东的有力约束和制衡,可能会利用控股优势,掌握整个上市公司,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在股权高度分散类型下,“内部人控制”在所难免。但是通过购并活动,股权分散与发达证券市场的结合也会对公司发挥治理效用。股权适度集中类型中,第一大股东拥有相对控股权,但其他大股东的存在对其又是一种制衡。这种股权结构有利于在股东之间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并且股东对经理进行有效监督具有优势。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益相关性的深入分析,得出了重要结论。 本文从沪深两市的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了66只股票中的45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选用2002、2003、2004年三年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样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10)的状况及其与长期绩效指标托宾Q的对应关系,得到结论是: 公司长期业绩随第一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第一大股东持股的区间在0%-20%时业绩最好。公司中有几家实力相对均衡的大股东,而第一大股东又能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是相对理想的。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有损于公司业绩。公司长期业绩随前五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在CR5在30%-40%时,业绩最好。公司长期业绩随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趋势。在CR10在30%-40%时,业绩最好。过度集中是不利于公司治理和企业业绩的。 为研究股权性质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我们采用相同的样本,对不同的股权比例L1、L2、L3和公司长期业绩指标Q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以研究二者的内在关系得到的结论是: 国有股比例与公司长期业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国有股存在的产权虚置、治理功能缺失、监督乏力的问题确实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法人股比例与公司长期业绩无相关关系。这说明法人股权性质虽然优于国有股权,但是它在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方面也没有发挥太大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该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业绩更多取决于经营管理水平或其他因素而不只是股权性质。流通股比例与公司长期业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流通股股东不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这个实证结果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长期业绩呈显著的反向相关关系。 第五章是政策建议。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措施主要包括:积极稳妥实现全流通;合理降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实现股权多元化;培育法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其他措施诸如: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实行股权激励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家市场,完善与健全相关的法规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