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日渐增多、陆地资源开采过度、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的出现,人类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而海洋能够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提供丰厚的物质资本,因此成为世界沿海国家发展目光的瞄准点。而我国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时期,经济形态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依海”特征,向海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正向增速“换挡期”过渡,深层次矛盾凸显,海洋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资源被过度消耗。为适应海洋经济结构优化的新要求,实现海洋经济全面提质发展的新目标,有必要降低海洋资源消耗量,使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钩发展。本文基于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依据物质流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资源消耗量进行核算,以此为基础改进Tapio脱钩分析模型研究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关系,利用脱钩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关系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构建海洋资源回弹效应模型对影响沿海11省(市)海洋资源消耗的因素进行分解,力求找到影响海洋资源压力的关键因素。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包括:(1)1997-2006年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关联关系较强,海洋资源消耗量随海洋经济增长而增加;2006-2015年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关联关系减弱,随着海洋经济的增长,我国海洋资源压力呈减缓甚至下降趋势。(2)1997-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与资源消耗之间扩张负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关系的占比分别是15.79%,26.32%和57.89%,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3)1997-2015年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辽宁、河北海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以弱脱钩为主,上海以强脱钩为主,海南、广西以扩张负脱钩为主;到2015年脱钩指数高值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整体以弱脱钩和强脱钩区域集中分布为主,除广西、海南为扩张负脱钩关系外,脱钩程度的区域差异缩小。(4)规模效应、人口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促进作用,而强度效应对海洋资源消耗具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小于促进作用,沿海各省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洋资源回弹量。强度效应是影响河北、辽宁、江苏、福建、山东、广东海洋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是影响天津、上海、浙江、广西、海南海洋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规模效应在沿海各省份海洋资源消耗中起非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