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产业重构与空间转移以及江苏省南北区域发展差异较大等背景的影响下,区域空间重构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转型变化的需要,更是江苏在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需求,由以上一系列的背景引发了区域空间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因此,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中心和区域联系两个视角,运用城市流、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潜力和空间可达性等指数模型,对13个地级市进行综合测度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其省域空间进行重构研究,试图打破传统三大区域(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划分方法,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空间格局,以期为江苏省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进而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提供相关参考。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1)从区域中心视角可以发现:区位商、外向功能量以及城市流强度的大小都是反映城市对外联系的能力,一个部门的区位商直接决定了该部门在区域发展中的专业化水平,其水平的高低又与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大小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苏州和南京都是江苏省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中心,由其结构分析发现城市流强度主要受到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与综合服务能力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此外,通过对城市中心性的分析,发现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江苏省城市中心性的最主要因素,苏南的综合得分要远好于苏北,苏北城市的中心性相比苏南的较不显著,且城市的发展缺乏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的带动。同时,城市的中心性主要表现为经济、商贸、交通和信息方面的中心性,且苏南优于苏中,苏中又优于苏北的空间特征,各城市皆有其优势面。(2)从区域联系视角可以看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呈现出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的格局;各个城市的隶属度大多以无锡、苏州、南京等作为首选的联系城市;此外,江苏省可达性与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有关,具有距离衰减规律。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出以扬州、泰州和镇江三市为中心,逐渐向外围区域发展的“核心-外围”递减趋势模式。(3)江苏省市域层面的重构方案为苏锡常通、宁镇扬泰、徐宿连和盐淮四大区域,其中苏州、南京、徐州和盐城分别作为各区域的一级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内部以及区域间各城市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