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母语为维吾尔语(简称维语)和汉语正常人执行动词产生任务时的脑激活区及二者的脑激活差异区,探索语言信息的接收(理解)和输出(产生)的神经机制,脑部受损后语言功能下降以及其恢复机制。方法:以维语和汉语名词作为研究背景,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扫描31例维吾尔族和28例汉族正常志愿者执行动词产生任务时的脑激活区,收集相关数据,并做出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汉语组的主要脑激活区为左侧尾状核、左侧枕下回、左侧梭状回、双侧辅助运动区(BA8/6区)、左侧BA32区、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上、下小叶(BA7区)、左侧角回、右侧中央前回(BA9区)、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岛盖部额下回和双侧小脑。维语组的主要脑激活区为左侧中央前回(BA9区)、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和左侧小脑。维语组和汉语组组间比较发现,汉语组在左侧尾状核体、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尾状核头和双侧扣带回前部(BA32区)有显著激活,与维语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语组未见比汉语组更显著激活的脑区。结论:维语和汉语正常人动词产生激活脑区不尽相同;维语文字的加工处理主要汇集在左侧大脑半球;汉字加工处理比维语文字加工处理涉及更多右侧大脑半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