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粒是水稻收获中必不可少又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水稻时一直存在着带柄率高、脱粒损伤大等缺点。稻谷带柄为后续作业带来了诸多不便之处,如清选困难,损失增大,易造成输送不畅,浪费了储藏空间,增加了碾米的负担等。本课题针对水稻脱粒过程中带柄率的影响因素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水稻脱粒带柄率的影响因素较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机械性能的影响(如脱粒间隙、滚筒转速、脱粒元件的结构等)、打击次数的影响以及水稻自身物理机械特性的影响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课题逐一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物料特性检测装置上利用专用夹具对水稻穗头籽粒与粒柄、粒柄与枝梗以及枝梗与主茎秆之间的连接力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不同的生长部位、不同的含水率以及不同的受力角度等对连接力都有影响,其中以受力角度的改变对连接力的影响最大,沿轴线方向连接力较高,逆轴线方向连接力较低。其次,在小型物料脱粒分离试验平台上进行了水稻脱粒试验,测定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水稻品种、不同脱粒部位以及不同脱粒参数下脱粒后籽粒的带柄率,测定了沿滚筒轴向脱粒带柄率的变化趋势,并且比较了全喂入与半喂入两种脱粒装置的脱粒效果,结果表明,半喂入脱粒装置脱粒后籽粒的带柄率比全喂入脱粒装置明显偏低。最后,分析了脱粒带柄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不同条件下脱粒带柄率规律的分析比较,得出穗头各部分连接力的变化是形成脱粒带柄的主要原因,在脱粒过程中,当籽粒与粒柄之间的连接力小于粒柄与枝梗以及枝梗与主茎秆之间的连接力时,脱粒后籽粒不会带柄,反之,则必然带柄。最后,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几种水稻品种的含水率以及受力方向与连接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为脱粒滚筒的设计和确定最佳脱粒时间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了对水稻脱粒带柄影响的主要因素—即脱粒过程中穗头所受到的打击力的方向,为开发设计新的脱粒装置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