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潼关高程的上升标志着三门峡水库防洪库容减少和渭河下游河床上升,同时危及库区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因此,本论文关于降低潼关高程措施的研究,对于加强三门峡水库的科学运行与管理,预防和减少周边地区的水沙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射流清淤的模型实验方法和原型观测结果对于水沙输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首先介绍了射流水力清淤的模型实验方法和成果。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措施降低潼关高程的基本原理、潼关河段清淤机械设备效率,并着力分析了1996年至2000年的清淤效果。综合分析后表明:人工措施进行清淤取得了一定效果,达到了“因势利导,规顺河势,集中水流,调整局部比降,改善河床边界条件,提高水流输沙能力,促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的目的。 但潼关高程变化原因十分复杂。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潼关河床基本处于冲淤平衡或微淤状态。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后的蓄水运用期,造成潼关河床高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在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期,三门峡水库非汛期运行水位是潼关高程上升的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汛期运行水位;潼关上游来水条件的改变则是潼关高程上升的第三影响因素;潼古段的累计淤积量及古夺高程对潼关高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不是影响潼关高程升降的独立因素;解决潼关河床高程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对症之策是改善和完善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尽量降低三门峡水库汛期和非汛期运行水位,并增加机械设备及清淤船只,利用人工措施进行清淤,迫使潼关高程冲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