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巯基配体修饰的发光金纳米粒子(AuNPs,d<3 nm)因其光学可调、表面配体特异性强、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在生物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和疾病治疗等领域引起了极大兴趣。其中,将发光AuNPs作为光敏剂,通过光敏化产生单线态氧(1O2)用于光动力治疗(PDT)的策略备受青睐。发光AuNPs的理化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化学因素,如表面配体修饰密度和表面配体的分子结构,然而表面化学对于发光AuNPs产生1O2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研究表面化学对于发光AuNPs产生1O2的影响和通过调控发光AuNPs的表面化学以调控发光AuNPs光敏剂1O2生成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探究表面化学对发光AuNPs产生1O2的影响以及调控发光AuNPs产生1O2的性能两个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调控配体种类与Au3+的反应比例合成了六种水溶性超小(1.8 nm)发光AuNPs,分别为:电中性的长链聚乙二醇单甲醚硫醇(CH3O-PEG-SH)修饰的600 nm和800 nm发光AuNPs(CH3O-PEG-AuNPs)、带负电荷的长链巯基聚乙二醇羧基(HOOC-PEG-SH)修饰的600 nm和800 nm发光AuNPs(HOOC-PEG-AuNPs)、685 nm发光带正电荷短链巯基乙胺(CA)修饰的AuNPs(CA-AuNPs)和685 nm发光带负电荷短链巯基乙酸(TGA)修饰的AuNPs(TGA-AuNPs)。研究表明,与800 nm PEG-AuNPs相比,表面配体修饰密度高的600 nm PEG-AuNPs产生1O2效率较高于。此外,无论长链还是短链配体作为AuNPs的表面修饰剂,表面电势更高的发光AuNPs更有利于1O2的产生。细胞毒性结果表明,600nm CH3O-PEG-AuNPs和685 nm CA-AuNPs表现出良好的体外PDT抗癌细胞效果,本研究为设计高性能水溶性发光AuNPs光敏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基于表面电势对发光AuNPs产生1O2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调控发光AuNPs产生1O2性能的方法。以电中性600 nm发光的CH3O-PEG-AuNPs为研究对象,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分别引入不同摩尔比CA和TGA到CH3O-PEG-AuNPs表面,使其表面电势大小发生改变,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电势的超小发光AuNPs。研究表明,随着引入的CA比例增加,CH3O-PEG-AuNPs表面电势逐渐升高,其产生1O2能力逐渐增加。而随着引入TGA比例增加,CH3O-PEG-AuNPs表面电势逐渐降低,其产生1O2能力逐渐减弱。细胞毒性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在细胞层次具有很好的调控效果。因此,本研究不仅合成了高效产生1O2的发光AuNPs,可作为潜在的纳米光敏剂,同时为开发和设计基于发光AuNPs的荧光探针、光敏剂和诊疗一体化的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