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本课题在当前很有必要:有利于弥补学术界对海南佛教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充分发掘海南岛的佛教历史文化资源,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有利于拓展海南岛历史文化的研究范围,充实和丰富其文化内容,为海南岛文化建设服务;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佛教文化交流等。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中原地区,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走向鼎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佛教宗派,佛教的思想和观念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据现存史籍记载,唐代佛教开始传入海南岛,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发展,在海南的宗教信仰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将全面探讨古代(从唐代至清末)佛教在海南岛的传播情况,及其在传播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对海南社会的影响。在武则天当政时期,诏令全国各州普遍设立佛教寺院,在海南岛南部的振州也建有大云寺,标志着佛教开始在本岛传播。唐玄宗开元年间,在本岛北部崖州建有开元寺。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大师东渡被漂流至海南岛南端振州的宁远河口,在岛上停留二年多传播佛教律宗,进一步促进了佛教文化在海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然因明代以前海南诸旧志的散佚,以致现在甚难了解唐代海南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全貌。宋元时期佛教在海南岛有了较大的发展,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佛教建筑物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大都由乡人自发建造。明代及清代前期,佛教在海南岛的发展速度较快,佛教建筑物数量急剧增加,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覆盖全岛各州县,官府支持的力度也有所提高,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清代后期,因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使佛教在海南渐趋衰落。由于海南岛远处南溟和移民岛等因素的影响,使古代佛教在海南传播的特点与大陆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发展程度较低、信徒和著名僧人少、佛教建筑物分布不均匀、官府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等。至于佛教对海南社会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丰富了海南的宗教文化和建筑景观,以及对海南居民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和民间传统节日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