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协定的经济新闻批评话语对比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sadfs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CDA)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域。它强调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揭示文本的语言特征。自2018年以来,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存在近两年。不过,好消息是,双方决定签署“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这意味着缓解这场贸易战。众所周知,新闻不可能是绝对客观或中立的,因为新闻报道通常会传达记者的观点和态度。因此,对经济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客观性的解读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和美国官方报纸《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选取的22份样本进行比较分析。批评话语学家把语言的使用看作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因此,本文将以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型为理论基础,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对经济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本文从语篇层面、话语层面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展开。在语篇层面的第一阶段,主要从及物性、词汇选择和情态三个方面来探讨新闻报道。在话语层面的第二阶段,本研究主要从报道模式和新闻来源两个角度探讨新闻话语的互文性。在社会实践的第三阶段,主要从社会语境出发,详细分析影响记者意识形态的社会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在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差异是什么?第二,中美两国的新闻报道分别在经济新闻报道中塑造了怎样的国家形象?第三,意识形态如何嵌入这些经济新闻报道?意识形态如何影响新闻报道?通过对所选样本的比较分析,本研究发现所选新闻报道并非客观存在,而是意识形态的嵌入。在词汇选择和情态方面,中国记者关注贸易协议的积极一面,表达了其自信和负责任的态度。在《中国日报》上,记者们试图寻求一种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意在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而在《纽约时报》上,记者们倾向于使用更多的中位数情态动词和特定的新闻来源,表达了对签署这次贸易协定持有担忧和怀疑的态度。他们还试图向公众传达一种消极和不负责任的中国形象。事实表明,语言运用特征上的差异证明了记者为了双方的利益而做出选择来表达他们的个人态度和理解。通过批判性话语分析,揭示隐藏的意识形态,将会帮助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进行批判性思考。
其他文献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全国设立了四级监察委员会,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监察体系。监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监察权,我国的政治体制从之前的“一府两院”结构变成现在的“一府一委两院
在物质日益富足的今天,“不快乐”却成为整个社会的顽疾,探寻快乐秘籍已成为热门话题。本篇报告的翻译材料节选自《快乐——平凡铸就非凡幸福》(Joyful:The Surprising Power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这一理论既阐明了人被物控制、奴役的根源又揭示了社会关系被物化的事实。
本文主要研究了带p(t)-Laplacian算子的二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问题.通过运用几类不动点定理给出了不同的二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主要工作.第二章讨论了一类带p(t)-Laplacian算子的三点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问题.在本章中选择了两个不同的锥,通过运用五点泛函不动点定理得到了该边值问题至少有3个正解存在的结
研究目的:海马神经发生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并且海马神经发生失调参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在调节应激反应,神经
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段。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标志着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开端。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而
生育问题大多被当作生理本能或者是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很少被上升到哲学问题进行思考,在西方许多著作中都写到与生育密切相关的爱欲、性文化等,但对于生育的哲学问题总被忽略
本文主要研究了由完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组发展而来的零马赫数系统在二维有界区域?上的整体适定性问题.采用迭代技术和经典的能量方法建立了零马赫数系统(1.4)局部强解的存在唯一性,进而证明了当初始温度_0在∞范数意义下接近平衡态时,零马赫数系统的强解整体存在且唯一.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绪论中主要介绍了由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组发展而来的零马赫数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同
偶位待嵌格式是汉语中能产性极高的一种典型待嵌格式。偶位待嵌格式就是奇位字(第一字和第三字)交替显现,需要人们在使用中将待嵌入的偶位字(第二字和第四字)填补进去后所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亿万农民为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民是解决广大中国人民生存问题的主体力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