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射线追踪正演方法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物探技术中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的反射地震法,在探索地壳的地质状况方面非常有效,被广泛的运用在石油勘探领域,地球勘探中的反射地震法主要研究地壳的缺陷、砂砾层的位置及地震波的传播等,而混凝土损伤检测主要探讨裂缝、孔洞的位置及弹性波的传播等,混凝土损伤检测中的裂缝、骨料像绕射地震波一样绕射弹性超声波,因此,可以运用反射地震学方法来检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确定混凝土结构损伤的程度和分布状况,从而进行安全评估。叠前深度偏移是反射地震法中的一种偏移成像技术,是实现地质构造空间归位的一项处理技术,特别是在构造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剧烈的情况下,比其它偏移方法能更可靠地实现构造的准确成像。超声波在损伤混凝土结构中传播,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检测损伤状况比其它偏移方法更有优势。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过程时,射线追踪方法中速度模型的建立是关键技术。1、本文构造了含缺陷损伤的混凝土介质射线追踪基本模型。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借鉴地球物理专业的射线追踪理论,建立了波在含缺陷的混凝土结构中的二维速度随机分布模型,进行了射线追踪,模拟了波的运动学传播。在混凝土结构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技术中采用二阶段射线追踪:第一阶段初选射线路径,第二阶段对初选射线路径进行校正分析确定最终射线路径。2、文中详细介绍了算法实现的程序流程,用c++语言实现了编程,用算例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3、论文结合结构损伤试验,探讨了损伤混凝土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时射线追踪模型正演技术的作用。探索了共发射(共收,反射)点提高效率的方法,分析了本文所建立的射线追踪模型方法具有的优势。初步探讨了射线追踪路径信息的振幅矫正。4、文中分析了影响射线追踪速度的主要因素。探讨了驱动、接收系统的布置以及参数设置对射线追踪速度的影响程度。系统的布置以及相关参数的设置是射线追踪算法优势能否得到发挥的基础和前提。文中探讨了驱动、接收系统的设置并对相关参数的最优化做了相关研究,以达到使本文射线追踪算法速度较快的目的。本文所建立的速度模型,借鉴了地球物理学中的射线追踪方法,但由于文中所采用射线追踪方法的局限性,射线迭代修正时只能在一个网格内移动。本文所建立的射线追踪模型是二维模型,在二维模型情况下,对射线追踪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角度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这些结果要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尚需进一步的改进。
其他文献
复合地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随着对地基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刚性桩复合地基就是用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或高标号
预应力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以其诸多优点已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构件往往同时承受压、弯、剪、扭
目前,行业内大多使用普通砂浆、单掺聚合物或者纤维砂浆进行修补加固。但是,这些修补加固材料大多存在一些缺陷,如粘结力、抗裂性及耐久性等性能仍有不足,难以满足工程需求。
逆作法桩筏基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基础形式。与普通桩筏基础相比,该法能有效利用天然地基承载力,具有造价低廉、节省工期、施工设备轻便等较多优点,在一些特定场地具有显著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建造在高层建筑屋顶上的钢结构塔楼,然而震害资料表明:在遭遇强烈地震时,高层建筑顶部突出的钢塔楼的地震加速度往往经过主体结构放大许多,其所受
在世界范围内超高层建筑的建设热潮中,建筑物的高度不断被突破,可以预见,千米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即将在我国提上议事日程。已有研究表明,对数百米级超高层建筑(600米以下)而
介绍了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01-07-20发布,2002-01-01实施)中场地类别划分和地震影响系数的有关内容,结合一些文献指出其中一些不相协调之处:1)不同类别场地地震影响系数幅值相同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据史料记载,几乎各省都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更多大型建设项目开始不断出现。为保证这些建设项目在地震作用下
近年来,由于地铁交通的迅猛发展,有时地铁不可避免的靠近已有建筑物,甚至在建筑物正下方穿过;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更严格。因此,地铁所致环境振动
结构试验在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均占有相当重要的角色,在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地震机制和结构抗震性能的复杂性,以及结构工程技术的日益复杂,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