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选取喀斯特地区云南石林的10个典型红土风化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样品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元素的迁移活化以及硅锂同位素组成特征等研究,揭示了红色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探讨了碳酸盐岩剖面中硅锂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因素及红土的物质来源,明确了微地貌对风化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域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红土特征,经历了强烈的风化淋溶过程,剖面中元素出现显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喀斯特地区云南石林的10个典型红土风化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样品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元素的迁移活化以及硅锂同位素组成特征等研究,揭示了红色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探讨了碳酸盐岩剖面中硅锂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因素及红土的物质来源,明确了微地貌对风化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域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红土特征,经历了强烈的风化淋溶过程,剖面中元素出现显著的亏损或富集。强烈的风化作用加剧了碱土金属等易迁移元素的淋失(迁移系数接近-1),导致其在剖面中严重亏损。而Al、Fe和Ti等稳定元素则在风化作用下发生富集。受到风化淋溶影响,剖面中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范围为5.08~13.53。此外,剖面中的Ce异常受到铁锰氧化物含量、基岩的异质性和土壤pH值的控制。硅—锂同位素联用可以为喀斯特地区红土成因提供有力证据。δ30Si和δ7Li值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研究剖面硅锂同位素分馏不是多个端元混合的结果,剖面形成过程中并无外源物质的加入。结合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判据可以认为研究区域红土是由碳酸盐岩原位风化而成,主要物质来源是下伏基岩。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硅锂同位素分馏,土壤样品中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9‰~1.1‰,δ7Li值变化范围为-0.28‰~3.72‰。硅同位素分馏受到土壤风化强度、有机质含量、粘土矿物含量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而锂同位素分馏只与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含量相关。喀斯特微地貌是影响元素分布迁移、化学风化特征和土层厚度的重要因素。来自喀斯特漏斗微地貌的斜坡坡度较陡,会促进水土流失并抑制风化作用,导致该地貌剖面中稳定元素Al、Fe和Ti以及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洼地和垄岗微地貌。不同微地貌剖面的风化强度呈现出喀斯特垄岗>喀斯特洼地>喀斯特漏斗的规律。同时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指示喀斯特垄岗、洼地和漏斗之间存在微地貌演化趋势。对研究剖面碳汇量的估算发现,碳酸盐岩风化碳汇主要集中在风化过程的初级阶段即碳酸盐岩溶解阶段,这个阶段CO2消耗量远大于硅酸盐岩风化过程中CO2消耗量。不同地貌的碳酸盐岩剖面消耗的CO2量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加深了对风化壳中元素演化规律的认识,通过硅—锂同位素的联用为红土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对后续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钾离子电池因低成本等优势被视为大规模储能领域中锂离子电池的补充技术,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密切关注。石墨烯基材料因高比表面积和高电导率等优点而被视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异候选者。但石墨烯片层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会引起石墨烯发生不可逆的团聚堆叠,从而造成低的可逆比容量和差的循环稳定性。三维结构石墨烯基材料理论上不仅能够抑制石墨烯片层的团聚堆叠,而且能够促进电解液的浸润和离子/电子传递,增加电化学反应活性位
E690钢作为优质国产海洋工程用钢广泛应用于海洋装备,其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主要依靠焊接方式连接,而焊接热影响区是最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失效的部位,因此研究E690钢焊接热影响区的应力腐蚀开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CC)行为具有重要意义。Nb微合金化常被用于改善E690钢等海工钢的力学性能,但是其对SCC行为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的工作围绕Nb微合金化E690钢焊接
近年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联网系统通过集成部署在开放环境中数量众多的异构软硬件设备进行任务协作,向外界提供智能服务。物联网系统的异构性、大规模性、上下文动态性的特点使得物联网的有效协同面临极大的挑战。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技术以其天然支持互操作性的优势,广泛被用于实现物联网系
热导率是材料的重要属性,有着广泛的用途,是确定热电材料能量转换效率的一个关键参数。探究微纳尺度的传热机理,设计可控的新型热传输纳米器件已成为近些年传热学研究的重点和前沿方向。解决芯片和器件的小型化、高集成以及高热流密度等热输运问题,必须面对跨尺度、多层次的产热、传热、散热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由于纳米级热传导实验测量的困难,迫切需要计算方法来辅助实验研究,也促进了模拟计算方法的进步与提高。碳基低维纳
软件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软件质量保障方法,通过检查待测软件在给定测试用例下运行的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来检测潜藏的故障。测试用例的预期结果难以获取或获取的代价很高(即测试预期问题)是软件测试领域一直难以解决的开放问题之一。随着软件的功能日趋复杂和规模不断增大,测试预期问题不仅存在且愈加严重。蜕变测试通过检查待测软件多个不同测试用例的输出结果是否满足给定的必要属性(称为蜕变关系)来判断测试是否通过,有效缓
液态高炉熔渣作为炼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大,排出温度高,蕴含有丰富的热量亟待回收;其成分与水泥相近,急冷条件下可生成玻璃体态,用作水泥生产的辅助原材料。而干式离心粒化及余热回收工艺具有能耗低、参数易调节、粒化性能较好等优点,是兼顾实现熔渣余热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优选方案。目前,该工艺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还存在粒化机理不明晰、仓壁渣粒沉积造成板结、渣粒和冷却风品质调控矛盾等瓶颈问题。本文针对高温渣液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锈钢因其优良的耐蚀性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使用环境的复杂,不锈钢材料面临的腐蚀问题十分棘手,微生物腐蚀便是其中之一。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ubtilis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菌,也是兼性厌氧菌。厌氧环境中的B.subtilis能够作为硝酸盐还原菌将硝酸盐作为末端电子受体完成呼吸反应以获取能量,这一特点会使环境中的金属材料发生严重腐蚀。在微生物腐蚀的相
载人航天器中装备安装有泵驱动流体回路系统,该系统通过液体传热介质的单相对流传热实现热控制。然而,液体工质的导热系数很低,很难满足散热系统高效传热和流体机械减摩技术的需要。纳米流体能够通过添加适当的纳米颗粒来提高换热能力、减少摩擦磨损。通过传热工质中添加碳纳米粒子,可望研制出兼具高效换热与减磨润滑综合力热性能的新型换热介质。本文针对航天器流体回路系统对高效传热技术和流体机械减摩技术的需求,围绕航天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非负盲源分离(Nonnegativ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NBSS)在信号处理领域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一般地,信号的分离是后续的识别及检测的基础。NBSS常用的算法有几何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为代表的数值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几何方法对混合散点图凸包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神经网络算法的快速发展及成熟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处理。目前主流的神经网络算法一般采用称为张量的高维度数组进行运算,此类运算具有多维度、数据量大、计算量大的特点。现阶段的通用处理器在张量计算性能方面受限且在功耗开销方面表现过高,因此在一些移动端应用场景下无法达到神经网络运行的高效能要求。鉴于此,设计一款针对神经网络应用的张量处理器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