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词是汉语虚词系统中比副词、介词意义更虚的一个词类,连词不做句子成份,仅仅在词、词组、句、句群或段落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它们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而假设连词,是指连词连接的两个语言单位,前一个为提出的假设,后一个为假设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假设连词用于连接复句的两个分句。假设类连词经历了上古、中古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形式的复音化是其面貌发生裂变的主要标志。近代时期即晚唐以后,主要表现在新旧形式继续交替,双音节词剧增,口语化趋势已经形成,现代汉语中使用的连词大多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现代汉语中的连词组合形式多产生于近代汉语后期的明清时期。《金瓶梅词话》(明代)、《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明末清初)等明清通俗文献,含有较多的口语成份,可以较好地反映近代汉语明清时期语言的真实面貌,是汉语史或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资料。而且这几部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山东方言特色。作为一名山东人,这使我在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上较有优势。前代学者对假设类连词曾作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研究的范围多是对单个假设连词的研究或者对其它时代假设连词的研究,而对明清时期山东方言通俗文献中的假设类连词的研究涉及比较欠缺。我们的研究是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和拓展,并力求有所突破。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三个大的部分:第一章,首先对假设连词做出了相关的界定,然后介绍明清时期假设连词的使用情况,最后总结出这一时期假设连词的使用特点。第二章,分析了部分典型假设连词的来源,分析总结出双音节假设连词的内部结构特点。第三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山东方言的假设助词。如,“可”、“着(著)”、“的”。基于对近代汉语假设类连词运用情况的考察,对它们中的假设连词做一个分类的分析,可以看出近代汉语明清时期山东方言背景下假设连词发展的脉络,以期得出其发展特点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