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动因,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终生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能够采取民主、和谐的教养方式,在良性引导的前提下,尊重子女人格和情感的独立,使子女体验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真诚,使其在融洽、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则有助于提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抑郁的发生率。 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导致中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大到学校环境中的学校管理方式,小到家庭经济收入、同伴关系,都能够导致抑郁的产生。然而这些因素对抑郁的影响力以及发生机制是不一样的。本研究对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自尊和抑郁的状况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路径分析,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和自尊、抑郁的关系。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关系满意度、抑郁呈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越民主、和谐,中学生的同伴关系越好,抑郁程度越低,反之亦然。同伴关系和自尊、抑郁呈显著相关;“母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自尊总分”、“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偏爱被试”、“父亲惩罚严厉”六个因子对抑郁有预测作用;同伴关系、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温暖理解能够预测自尊; (2)父亲教养方式、同伴关系部分通过自尊到抑郁的路径有两条1、直接路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直接影响抑郁;2、间接路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通过同伴关系和自尊对抑郁产生影响。母亲教养方式、同伴关系通过自尊到抑郁的路径有三条:1、直接路径:拒绝否认、偏爱被试直接影响抑郁;2、间接路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通过自尊影响抑郁;3、间接路径:干涉保护通过同伴关系和自尊影响抑郁; (3)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采取民主、科学的教养方式,有益于子女情绪、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