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贸业是指在我国第三产业中发挥商品流通功能的那些行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商贸流通业作为社会生产、销售、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起满足消费、引导生产的新职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后,在当前我国有效需求持续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系统研究,目的是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途径提升其竞争力,不仅关乎商贸流通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21世纪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世纪,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各城市政府需要了解全球化时代决定城市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就必须清楚自身的地位、处境、优势和不足,以便检验已有的竞争和发展战略,把握竞争制胜的谋略与利器。成都、西安、重庆三城市是西部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各具特色,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时值国家建设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写下西部开发重要的篇章,为充分发挥成都城市的商贸功能,有必要对成都市、西安市和重庆市在商贸竞争力方面的地位、优势和不足进行研究,检验已有的发展战略,以推进成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的商贸竞争力,更好地促进成都市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学术界对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上的服务经济研究和微观上的服务营销方面,对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较为欠缺。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属于产业竞争力范畴。许多研究者都把目光放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上,对区域之间同一产业的比较研究很少。我国商贸流通业目前尚处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的阶段,产业层次整体偏低,并未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商贸流通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地区间市场的争夺和产业自身的优化升级。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商贸业竞争力主要偏重地区竞争力而非国际竞争力,并将商贸竞争力定义为“扩大本地区对区域的商业辐射力和对产品的集散力,巩固和提升产业在区域的地位,并使本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力问题倍受政界、学术界所瞩目。当前的竞争力研究主要在国家(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四个层次上展开。
对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可以归纳这样三点:
(1)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涉及区域或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学概念,并包含着“比较优势”概念。
(2)产业竞争力不是指单个企业的竞争力。产业内部企业的相互关系,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状况,以及国内相应经济形势和背景等,都将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和作用。
(3)从最终角度而言,产业竞争力体现在它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份额。
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有6个因素影响各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即:(1)生产因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2)市场需求;(3)相关与辅助产业;(4)企业的策略、结构及竞争对手;(5)机遇;(6)政府
商贸竞争力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对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以及能力做出全面的衡量,还应借助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详实的统计数据,才能准确地对其竞争力加以评价。本文作了一次初步的尝试,希望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建立起更为科学的评价模型与方法。
国家商务部的商贸竞争力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较为成熟的指标体系,其组成有:商贸产业贡献率、流通效率、商贸业集中度、连锁经营发展类信息与指数、流通企业竞争力指标等六大类指标,每类又有多个二级指标。但据了解,其中多数指标数据是找不到的。
本文以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为基础,根据城市商贸竞争力的内容适当进行修正,建立起城市商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城市商贸竞争力主要包括商贸业竞争力,同时也包括相关产业的支持、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内容。根据波特的有关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本文认为构建城市商贸竞争力的基础,实际上就是由城市商贸业生产要素状况、市场需求状况、其它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产业发展机遇、以及政府产业政策行为等组成。
城市商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基本原则外,还需特别注意下列几点:第一,重点考察当地商贸业发展的绝对规模和人均规模,商贸业是典型的规模敏感性产业,但是仅凭数量规模不足以反映商贸竞争力,而人均规模是效率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商贸竞争力。所以,在指标的选取上,本文兼顾绝对规模指标和人均规模指标;第二,对业态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加以特别关注,反映在业态及结构指数上。因为业态先进程度直接反映了当地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潜力;第三,商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评价时必须和发展环境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紧密联系起来。因此,结合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情况,本文构建的城市商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规模指数(主要反映生产要素状况)、市场潜力(主要反映市场需求)、业态及结构指数(主要反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国际化程度(主要反映生产要素状况、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主要反映生产要素状况)及社会经济水平(主要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等。根据以上要求,结合资料收集状况,借鉴IMD、WEF和波特关于竞争力评价的方法,选定32个共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见表2)。该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方面,所选取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指标体系对产业盈利能力和资本营运能力的反映比较弱,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指标选取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产业指标应当更多关注产业整体发展的考虑,而上述两因素可能归于微观的企业竞争力范畴更为恰当些。此外,消费者偏好和所有制结构等都是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组成因素,但由于较难定量或地域差异较小等原因,也没有选入。
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目前国内外对指标权重的确定,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主客观相结合的三大类方法。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它是对方案的多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一种层次化、结构化决策方法。它采用数学方法将哲学上的分解与综合思维过程进行了描述,从而建立决策过程的数学模型,具有适用性、简洁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首先把问题层次化,然后建立一致判断矩阵。它表示针对上一层某评价元素,本层次评价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结合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情况,本文构建起城市商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商贸规模、市场潜力、业态及结构、国际化程度、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等六个一级评价指标,各一级评价指标又包括多个二级评价指标。共32个评价指标。通过对成都、重庆、西安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的商贸竞争力计算,结果完全一致,可以得出结论:成都商贸竞争力最强,重庆位居次席,西安位居末席。然而成都在增长速度方面并无优势。具体在商贸规模指标、市场需求及潜力指标、业态及结构指标、基础设施条件指标等四大板块方面的增长速度居于劣势,仅在国际化程度指标和社会经济水平指标两个板块方面的增长速度居于优势。而重庆在商贸规模指标、市场需求及潜力指标、业态及结构指标、基础设施条件指标等四大板块方面的增长速度居于优势,显示出奋起直追的发展势头。在商贸产业贡献率、流通效率、商贸业集中度、连锁经营发展类信息与指数、流通企业竞争力指标等六大类指标的比较方面,三市各有优劣,难分高下。成都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需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商贸业。
根据竞争力评价比较结果得出结论:成都市是西部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商贸中心,商贸竞争力在西部三大城市中有一定优势。当然,成都市在部分指标上也处于劣势。为了弥补不足,继续维持和提高成都市商贸竞争力的优势,需要大力发展成都市商贸服务业和相关产业,在产业发展上进一步增强政策支持的力度。针对成都在一些个体竞争力指标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成都市商贸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有: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商贸业、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和搞好商贸服务业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成都市城市化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制定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提高商贸企业人力资本含量并提高流通效率、充分重视商贸产业集群效应等。
文章最后从成都构建西部商贸中心的战略选择和战略重点两个方面论述成都建立西部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并从加快发展轻型工业、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大市场、实现制度创新、建设完善的城市综合配套服务体系、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