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比较单纯白天1次/h维生素C点眼与高频率维生素C点眼及增加夜间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治疗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差异。方法:24只成年家兔被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6只眼,建立右眼角膜碱烧伤模型。A组:单纯白天1次/h维生素C点眼;B组:1次/h维生素C点眼加睡前结下注射维生素C;C组:单纯白天高频率维生素C点眼;D组:高频率(1次/10min)维生素C点眼加睡前结下注射维生素C。在碱烧伤后不同时点(1d、3d、5d、7d、14d),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眼前节拍照,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角膜上皮修复率;制作不同时点的病理切片,进行光、电镜观察及早中晚测定角膜PH值。结果:1、角膜上皮修复率:角膜碱烧伤后,各组角膜上皮趋于逐渐愈合,1d各组角膜上皮修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0.5635±0.02462)优于B组(0.4054±0.01424),B组优于C组(0.3965±0.02506),C组优于A组(0.3055±0.02066)。3d时D组(0.8881±0.03664)分别与A组(0.7035±0.02522)、B组(0.8485±0.01444)、C组(0.8443±0.03255)比较,D组优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14d、21d时D组优于其它各组,A组与B组、C组比较,A组角膜上皮愈合较B、C组差,B、C组优于A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PPH值:各组碱烧伤后角膜组织PH下降先快后慢,在碱烧伤后2h、1d、3d、7d、14d,D组角膜PH值小于A、B、C组,B、C组介于A、D组之间。PH值经统计学分析,B、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光镜检查:碱烧伤后7d,D组角膜上皮基本愈合约3-4层,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炎细胞浸润少;A组角膜上皮约2-3层,细胞形态异常且排列紊乱,角膜上皮部分愈合,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B、C组角膜上皮2-4层,部分细胞排列不规则。碱烧伤后21d,D组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A、B、C组整齐,炎胞浸润亦较少;A组与B、C组比较,A组基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MN、淋巴细胞均较多,炎症反应强烈,胶原纤维排列紊乱;B、C组形态改变相似,胶原纤维排列情况及炎细胞浸润介于A、D组之间。4、透射电镜检查:碱烧伤后21d,D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细胞间可见较多桥粒连接,细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较多,染色质丰富,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A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大,未见桥粒连接,上皮细胞核肿胀,线粒体固缩或空泡化,可见大量核旁脂滴,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B、C组介于A、D组之间,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可见少量桥粒连接及核旁脂滴。结论:1、角膜碱烧伤后,增加睡前结下注射维生素C对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优于单纯白天维生素C点眼。2、高频率维生素C点眼比低频率维生素C点眼对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