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针灸经络辨证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经络辨证理论在针灸辨证论治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经络辨证也是中医辨证论治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在本论文中运用文献、理论研究的方法,系统研究《内经》中与针灸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关的五种经络辨证方法,并简要探讨其各自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五种辨证方法分别是人迎寸口脉辨证、标本辨证、络脉辨证、足六经辨证和十二经脉辨证。1人迎寸口脉辨证人迎寸口脉辨证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内经》中的《灵枢·终始》和《灵枢·禁服》篇。此种经络辨证是通过比较人迎与寸口两处的脉动变化来诊察疾病、判断病位病性、指导针灸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如果人迎处的脉动情况盛于寸口脉,则阳经盛,阴经虚;如果寸口处的脉动情况盛于人迎脉则阴经盛,阳经虚。《内经》中的人迎寸口辨证对判断病位也有很大帮助,当人迎脉大一倍于寸口脉时为少阳经病,二倍太阳经病,三倍则为阳明经病;阴经同理,寸口脉大一倍于人迎脉时为厥阴经病,二倍为少阴经病,三倍则为太阴经病。2标本辨证标本辨证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内经》中的《灵枢·根结》和《灵枢·卫气》篇。此辨证是通过人体上部(标)或者下部(本)出现的病症或者异常脉动,选择下部(本)或上部(标)相对应的部位进行取穴。标本理论分析了四肢与头身脏腑之间的纵向联系,对于针灸临床取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针灸远端取穴的早期雏形。比如上下配穴、井穴的远治作用等等。3络脉辨证络脉辨证出自《灵枢·经脉》,此辨证方法是人体浅表部位所表现出的阳性瘀络体征,根据其颜色明暗、长短和凹凸来判断病邪的寒热、阴阳、虚实、气血之性,最常见的临床病症为静脉曲张。诊络脉时,脉色青紫,主病寒、痛、瘀;脉色红,主热、气;脉短,主少气等等。4足六经辨证足六经辨证主要内容出自《素问·热论》、《素问·诊要经终论》、《素问·刺疟》篇,此辨证方法是根据足六经脉的循行、病候和六经传变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足六经辨证主要运用于外感病的诊断和治疗。5十二经脉辨证十二经脉辨证主要内容出自《灵枢·经脉》篇,是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所过和每条经脉相应产生的病候,判断疾病的病位并对其进行治疗。其理论体系是《内经》中最完整、规范的辨证体系,集合了前几种理论的优点,目前在针灸临床经常使用。通过对五种经络辨证方法的分析,将《内经》经络辨证方法的特点总结为:以脉气为纲、以病候为先,并且有传变路径。经络辨证多集中在十二经脉辨证方面,以经脉的循行、病候为主要依据。本论文从《内经》经络的多种辨证方法入手,总结了五种经络辨证方法的运用规律,对今天针灸辨证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探索针灸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也有明显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