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型理论,即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理论,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原型理论建立在传统范畴观的基础之上,在弥补经典范畴理论缺陷的同时,也提出了在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范畴化的新特点:范畴成员的相似性、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开放性及范畴结构的向心性。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h提出以来,原型理论便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之中,并对语言学的各研究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语言不仅直接反映其所属国的社会意识与文化现象,更能体现其使用者(男女两性)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的不同性别使用者在社会、文化以及成长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言语特点。这些言语特点充分体现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显性和隐性的歧视态度,称谓语言性别歧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对性别语言的探讨不再局限于语言体系,也已涉及文化学、社会学及心理学。对性别语言和语言中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在俄罗斯和中国都起步较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学术积累,但研究并不全面,缺乏以新的视角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性别语言和性别语言歧视现象,则为语言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俄汉语中性别语言的主要表现特点和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探究语言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俄汉语言学习者了解两种语言所蕴含的性别文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言语使用不当而产生误解。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性别语言及语言性别歧视问题,对比分析性别语言及语言性别歧视在俄汉语言中的主要表现,探究了语言性别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例证分析、系统分类和归纳总结。首先对原型范畴、性别语言及语言性别歧视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并梳理了性别语言、语言性别歧视与原型理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以原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实例佐证,归类分析俄汉语言中性别语言和语言性别歧视的特点,探究俄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得出结论。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前言、四个章节和结语。前言主要阐明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及现实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述。第一章为理论综述,是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础。简要叙述了原型理论、性别语言与语言性别歧视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对俄汉语言中性别语言的表现特点进行归类分析。受自然性别差异的影响,男女两性在言语表达中具有各自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性别语言的原型。俄汉性别语言的差异,从词汇层面主要表现在感叹词、语气词、程度副词以及指小表爱词的使用方面;在表达方式上主要体现在话题选择、诅咒语、委婉语、恭维语的使用,以及言语交际原则的遵守。第三章从三个方面对语言性别歧视在俄汉语中的主要表现进行归类、对比分析。俄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词的形成、词序、词的非对称性和词义等方面;第二,代词呼语、称呼语和职业称呼语等;第三,与女性的社会地位外貌、年龄等相关的谚语、俗语。第四章梳理、探究俄汉语中语言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其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宗教、经济、文化为主要因素。最后为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反映人的认知观念。性别语言与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一种观念,与原型范畴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第二,男女两性的言语特点构成语言中的性别原型,反映出两性在认知、观念及其社会地位的差异。第三,俄汉语言性别歧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宗教思想、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人们认知观念的深刻影响。最后,可以预见的是,性别语言和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一定会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认知观念的更新与进步而有所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