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cla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个人,研究对象是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研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简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与入学密切相关。然而,学术界多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予以研究并取得的学术成果则甚少。因此,我们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来观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则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意义。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人性化途径,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具体举措更切实地做到“从人的需要出发,通过人的活动,实现人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哲学高度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既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创新,也是一种现实价值的探索。  本文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开篇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的立论。首先概述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有关内容即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理论,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次从人的需要(人性)、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自由自觉活动)三方面来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内在契合。第二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概念,主要是从高校大学生、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构内涵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此部分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可能性成因。第四部分: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要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具体举措,从而收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高校大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清代康、雍、乾前后一百年间,活跃在扬州书画坛上的“扬州八怪”推陈出新,自立门户,在艺术创作上师法自然,直抒性情;在书画风格上,率兴写意,各显特色;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诗、
狗年春节即将来临,大家都希望自己家从里到外都能透出一番喜庆的气氛.重新装修来迎合佳节的氛围当然不太现实,那么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之后,再动点脑筋吧.狗年来临,让小狗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刚刚执掌国家政权,国家各方面的建设也处于起步阶段。新政权建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鼓励女性就业,废除包办婚姻,妻子终于能够在家庭中与丈夫平起
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融学校教育、社会教
政党软力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软力量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公众支持、整合社会势力、执掌公共权力、实现政治目的的过程中,通过党的价值观念、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普遍转型,我国的社区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机制向现代制度的转型,从原初的
在中国的各级政府中,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联结农村与上级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承担传达中央政策,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职责。基层乡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前后,这几年是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转移工作重心,探索新道路的历史转折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当时的
方姨去世rn几天后,忐忑不安的我在刚刚上班的早上,终于见到了要找我的人--方姐的丈夫.我当时感到非常惊讶,询问为什么方姐没有来.方姐的丈夫告诉我,方姐的妈妈现在住进了北京
2015年7月份,中共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巡视(巡察)全覆盖、重要岗位轮岗全覆盖、审计监督全覆盖、制度规范全覆盖”,会议要求,省辖市、县(市、区)党委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