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室外大气颗粒污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体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主要污染物。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颗粒物的暴露浓度与人体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与存在正相关性。而人类生命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外大气颗粒物可经过通风等形式进入室内并严重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室内外颗粒物污染关联性及暴露水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为研究严寒地区非采暖季与采暖季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的关联性及暴露水平,利用QT50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对严寒地区大庆市办公建筑、教学楼、农村住宅和城市住宅共110个测点进行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应用渗透系数来表示室内外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建筑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得到的室内外渗透系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室内外颗粒物相关性与室外空气质量、室内外的温湿度、风速风向以及大气压等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存在着区别。采用双变量分析的方法解析室内颗粒物浓度与室内外环境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对比发现室内颗粒物浓度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随后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建立室内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通过对两模型五个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对于非采暖季MLR模型要优于PCR模型。对于采暖季,办公建筑的MLR模型优于PCR模型,教学楼和城市住宅建筑两模型的优劣性不明显,而对于农村住宅建筑,PCR模型优于MLR模型。整体来看MLR模型要优于PCR模型,但在实地选择中需要根据考虑的变量参数及具体环境决定。本文最后结合实测与模拟结果,基于人员的时间-活动模式研究严寒地区大庆市不同人群在室内外不同环境中的短期及长期暴露状况,采用综合暴露量、平均综合暴露量、综合潜在剂量和平均综合潜在剂量四个指标对暴露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采暖季平均综合暴露量比非采暖季高60%以上,农村人群平均综合暴露量和平均综合潜在剂量比城市人群高11%左右,男性平均综合暴露量和平均综合潜在剂量比女性高20%左右。综上,本文通过对室内外颗粒物污染关联性的研究,明晰了其中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室内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对解决室内外颗粒物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针对室内外颗粒物短期和长期暴露的研究方法,也为室内外颗粒污染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